蘇星走向飯店,錢多多在一旁嘮叨。
“星仔你終于出來了,走走吃早飯去。”
“等會我教你釣魚,可好玩了,你試試就明白其中的快樂了……”
有那么好玩嘛。
蘇星婉拒了,比起自己上他更喜歡看。
這就跟他玩游戲一樣,他能體會到快樂。
不過蘇星水平太菜,遠不如看別人打,輕松又舒服,釣魚也是同理。
吃過了早飯,愉快的一天又開始了。
大家不談工作各自玩耍去了,他們一行,則是來到河邊釣魚,蘇星則是一邊聊天一邊玩著手機。
蘇星刷到有一部新夢境電影快要上映了,是他喜歡的類型。
他琢磨著等這次拍攝完了就去看,拍攝最多一個月就能搞定,剛剛好。
這也是夢境電影所帶來的好處,夢境電影的技術,除去降低了拍攝成本,也讓相應時間大大縮短。
當然,這不是全部的原因。
那種真正的大制作,花費時間還是長的。
《127小時》拍攝時間短到只需要一月,除去劇本因素,還與只在網絡上映有關。
輸出標準沒有那么高,自然所需時間少。
藍星電影分三個格式,網絡巨幕與夢境。
夢境技術出現后,電影行業的制作方已經全部切換到了夢境技術來拍攝,因此并非制作,而是輸出和播放的格式。
電影拍攝之后,具體選擇何種播放格式,上線的平臺,也決定了最終電影的票房。
這一部分甚至比檔期和宣傳和更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格式,所面對的觀眾和心理不同。
……
網絡:票價平均兩元,小成本。
觀眾在網絡平臺期待的是全品類的電影。
一個月花個幾十塊訂閱,或者是基礎會員加上單片購買多次播放權。
既可以全家一起看喜劇,也可以情侶一起看恐怖片,玲瑯滿目總有適合的,不一定質量多高有就行,屬于要求最低的。
巨幕:票價平均十元,成本中等。
觀眾進入電影院,就是沖著效果來的。
巨幕體驗不是家里屏幕或者電視能比的,但也要適合的題材,比如恐怖、科幻、動作的中等成本電影,就很受歡迎。
如果偏向文藝的話,就比較難了,畢竟票價上去了體驗沒上去,人家沒有必要去電影院看,等后續網絡平臺上線不香嘛。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愛情片就是個例子,主要在于情侶約會就喜歡來電影院。
他們不太在乎票價,反正就是來消費的,愛情片也是少數三平臺都可以制霸的類型。
夢境:票價平均五十元,成本高昂。
觀眾對夢境電影的期待是,頂級和代入。
可以這么說,觀眾對于巨幕電影的期待,乘以至少十倍,就是對于夢境電影的期待,成本打底數千萬起步,屬于真正意義上的大片了。
……
小河邊潺潺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