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這部電影的票房和觀影人數,都比《127小時》要少,還不到一半,自然金幣也不到一半。
蘇星之前決定順其自然,但著并不意味著他就要坐著等死,他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比如《活埋》緊接《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上映,就是一招,可以有效的讓前者為后者引流。
“這么算起來,到時候應該還能漲一波。”
“如果有一千萬票房的話,我能分到一半,再加上活埋的票房,嘖嘖,身價瞬間千萬了呀。”
蘇星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有了這筆錢,他有許多事情就有能力和資源去做了。
他可以制作動畫短片,他可以開個公司,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朝著購買夢境主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事實上,有了這筆錢蘇星已經可以買了。
只要分個幾十期,支付一筆不菲的手續費,他就能把夢境主機抱回家,但他選擇不這么做。
超前消費就如同一面放大鏡,放大人內心的欲望,直到被欲望所吞噬。
“只要有一次,就有第二次。”
“有多少錢花多少錢,花的才踏實。”
蘇星心道,他上輩子就深受其害,加班賺錢消費,欠更多的錢。
因此無法擺脫只能繼續加班,如同被蜘蛛網捕捉到一樣,越纏越緊直到被裹成一團,再也跑不掉。
……
蘇星看完了數據。
他打開豆瓣,找起了高分電影。
都是前世沒有的,藍星特有的好片。
蘇星選了一部,進入夢境中看起了電影。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在享受電影的同時,如同一塊海綿,將這部電影給吸收了。
這并非是玩笑,蘇星是真的在吸收電影,他看到的和聽到的,都被錄入到了夢境硬盤之中。
在這之前,他想要記住什么只能使用金幣來兌換。
比如一部電影,無論是前世還是藍星的,蘇星想要兌換價格都是一百金幣左右。
人的記憶是有上限的,再怎么認真的看,都不可能完全記住,只能記個大概劇情,自然兌換價格就要貴。
但在蘇星發現了夢境硬盤的兩個特性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說起來,第一個特性蘇星其實早就知道,不過在最近才發現到其中的妙處,正是之前的【復制粘貼】。
五感所觀察到的,都可以復制,然后粘貼到夢境硬盤之中。
這個過程并不會消耗金幣,只要夢境硬盤還有空間就能完完整整的粘貼進去,因為這并非是兌換,而是闡述。
蘇星在這其中并沒有主動記憶,只是如同攝像頭麥克風一樣,將看到的和聽到的一切,給實時的傳輸到了硬盤,并且存儲了起來。
當然,如果只是這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最終還是要用金幣來增加硬盤的空間。
解決這一點的是夢境硬盤的第二個特性,那就一部電影的兌換價格,和存儲空間,看似都是金幣,實際并不一樣。
前者是金幣,是【價格】。
后者是GB,指代的是【空間】。
一部電影兌換要一百金幣,可若是存儲,只要十金幣的空間即可,也就是一部普通電影的原始大小為10GB。
若是蘇星刪去無用的細節,有損壓縮下,能壓縮到2GB甚至更低,這就讓存儲電影有了可行性。
夢境硬盤里的東西,只要沒有被刪除掉,跟金幣兌換的記憶,是一模一樣的。
蘇星有了這個外掛,學習的能力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更上一層樓,這讓他對自己當導演也有了信心。
“下一部電影,就我自己上吧。”
“選好題材,再存幾部同題材的。”
“這樣子拍攝的時候,心里自然有數了。”
蘇星默默道,順手給夢境硬盤擴了下容。
如此一來,夢境硬盤有了32GB的空間,稍微寬裕了些,剩余金幣數量剛剛好2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