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決賽歌手,除了張承之外,還有張富華、劉泉、余瑜、鄧涵月、陸凡,以及從復活賽突圍的周倩。
七位歌手,自然少不了抽簽定順序。
當然,只是抽幫唱環節的順序。最后獨唱順序與之顛倒。
張承運氣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直接抽到了第一個上場。
或許壓根兒就是節目組安排的。
張富華最后出場。
獨唱之時,張富華雖然第一個上場,看似不如張承最后出場,可別忘了,他是唱完幫唱環節,緊接著又獨唱。
那么他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比其他歌手肯定更深。
所以,張承懷疑是節目組一早就安排好的順序。
不過,張承并不介意。
相對而言,他比其他歌手的出場順序要好上一些。
一切就緒,準備錄制。
主持人一番開場白之后,華陰老腔的那些老藝術家以及張承臨時組建的搖滾樂隊老師率先登臺了。
這是樂隊?
眾人滿心疑惑,看著那幾位老藝術家,不少人都愣了。搖滾樂隊的那幾位老師,不少觀眾還頗為熟悉,畢竟之前就和張承合作過,而且還不止一次。
可另外幾位怎么看就有點像是剛從地里干完農活回來的農民伯伯啊。
不過,觀眾并沒有驚訝。
張承邀請了不少民間樂器的老師登上這舞臺了。
可問題是那幾位手里拿的樂器,著實讓人感到驚訝。
樸素已不足以形容了。
月琴,板胡,大鑼,梆子、鐘鈴.....
這些樂器,或許許多人不認識,但看上去還像那么回事。可問題是有位老大爺拿著板凳上臺是什么意思?
這也是樂器?
那大爺舉起的木塊準備敲打小板凳的姿勢,這分明是在告訴他們,這是樂器,而且即將給他們演繹。
這是什么樂隊啊?
看樂器簡陋的樣子,似乎,全是自制的,從擺出來的這個架勢來看,應該是傳統民間藝術和搖滾音樂相結合的形式。
這是一首什么歌啊?
觀眾都看不懂,一時間也想不到,這是到底是什么民間藝術?全被那條凳子弄懵圈了!
誰也沒聽說過能用條凳當樂器的!
不過,好奇心趨勢之下,觀眾對張承這首歌充滿了好奇。
現場觀眾愣住了,而休息室的那些嘉賓也都愣住了。
“這些是什么樂器啊?”一個主持人忍不住問道。
“月琴,鐘鈴,還有大鑼吧?”張富華搖頭,說道,“認不全。我國民間樂器太多了。”
“板凳也是樂器?”主持人滿臉蒙圈。
張富華皺眉,隨即看向旁邊之人。
那是他邀請而來的幫唱嘉賓,叫李有。
李有在樂壇乃是大腕兒級的歌手,同時也是音樂學院的老師,雖然教的不是民樂,可見識肯定不是他們能比的。
“華陰老腔!”李有有些震驚的說道,“他這是要拿華陰老腔和現代搖滾結合么?”
“華陰老腔?”
張富華的臨時經紀人有些懵圈,他壓根兒就沒有聽聞過。
“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有笑著說道。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第一批?
聽著瞬間高大上了許多。
“他的幫唱嘉賓不會就是那些老大爺吧?”那主持人說道。
這話只是震驚,沒有任何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