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拍的時候,那絕對是一言難盡。
“樂在其中,這也是你轉行做演員,或者做導演的原因么?”有記者接連問道,“有人說你戲還不知道怎么演,就想著做導演,那是沒學會爬就想學會走了。你對此怎么看?”
“我進影視圈,除了興趣之外,也有在音樂圈的發展陷入瓶頸有關。”張承說道,“至于不知道怎么演戲就想著做導演?想,這個字用得挺好的。”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著當導演的演員不是好歌手。”張承說道,“想,有什么錯?我又沒有好高騖遠。”
“我的計劃之中,接下來幾部電影,我都會接一些配角,磨練演技,然后才會擔任主演。”張承接著說道,“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我怎么就沒學會爬就想要走了?”
“別拿我那部動畫電影說事兒。”張承接著補了一句,說道,“說之前,先搞清楚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的區別來。”
張承補的這一句,直接把那些記者的話給憋了回去。
為何有人說張承沒學會爬就想著走了,起因其實就是他那部動畫電影。
“傳聞能那部動畫電影投資近一個億,你如何保證收回成本?”有記者問道。
張承那部動畫電影關注的人其實不少,超支的消息自然也傳了出來。
“《悟空》的宣傳發布會上,你這么問也太不給大家面子了吧?”張承說道,“我覺得你應該問我對二郎神這個人氣配角的理解,或者問我跟吳文俊同志拍打戲是一種什么體驗,又或者問我,在劇組跟張導學到了什么,跟袁導又學到了什么?再不濟,你也可以問我是不是給制片方塞錢了,竟然給我掛了一個動作指導的名頭。”
這部電影,醞釀幾天之后,還要舉辦首映禮,張承這段時間忙著做自己的那部動畫電影,所以也沒有急著看《悟空》成片。
不過,影片字幕里,張承的名字出現在動作指導一欄之中,他還是知道的。當然,袁東是動作導演,而動作指導一欄之中也不止張承一個人的名字。
張承當初拿了錢,但還真沒想過會落名。
制片方出于什么考慮,張承懶得去猜測,不過他卻也不介意拿這個炒作,宣傳電影。
張承懟了記者一通,卻也順利的把記者的關注點轉移了回來。
張安看了張承一眼,卻是一笑。張承沒有喧賓奪主,而是很快的將話題轉移到《悟空》這部電影上面,他還是極為滿意的。
“張導,張承真在劇組之中擔任動作指導?據我所知,他是提前離開劇組的。”有記者問及張安。
沒人會相信動作指導之中有張承的名字是他給制片人塞了錢。
那么張承恐怕就真在劇組之中做了動作指導的工作,并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然又怎么可能掛名?
制片方不可能不顧及袁東的感受。
袁東有這個影響力。
既然動作指導里面有張承的名字,那么張承的表現肯定是得到袁東的肯定。
這里潛在的話題,自然引起記者的興趣。
“張承的戲份其實幾天就能拍完,他卻在劇組呆了兩個多月。”張安笑著說道,“他是一個好學的人,也是一個學習能力極強的人。在劇組,他干過雜工,偶爾還客串副導演、攝影、燈光等。”
“當然,干得最多的并非演戲,而是動作指導。”張安接著說道,“影片之中,不少動作設計都出至他之手,而他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給袁導極大的啟發。動作指導之中,有他的名字,實至名歸。”
張承提及這事兒,有意掀起話題。
張安自然巴不得如此,自然順水推舟,爆出更多的料。以張承的“話題”體質,如此對于電影的宣傳也是極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