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也是張承策劃,自然吸引了無數人好奇。
畢竟,一個《奔跑吧,兄弟》已經證明了張承在綜藝節目策劃上面的才華。
那么歌手出身的張承,策劃的《好聲音》,自然備受期待。
第一期播出,節目瞬間就大火,其中話題不斷。
有關于參賽選手的,也有四位導師的。
其中,最被觀眾津津樂道的還是四位導師搶人的環節。
而楊若兮時不時的把張承拿出來增加競爭力。
搶人環節,楊若兮只要打出張承的名頭,無往不利。
這直接讓另外三位導師沒了脾氣。
張承年紀不大,可人家成績在哪兒擺著。
他的才華橫溢,圈內圈外都是公認的。
如今華語音樂人之中,在創作上面,恐怕沒人敢說能與張承相提并論。
唱功上面或許還能一較高下,但其他......不提也罷。
當然,楊若兮并沒有一味提及張承,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
提及張承,純屬是增加節目效果而已。
《好聲音》話題很多,熱度也很高。
不過,作為一個音樂類節目,還是以音樂為主。
選手五花八門,其職業也是千奇百怪,送外賣的,搬運工,白領,退休干部等等,可這些選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有一副好嗓音。
他們長相也都不同,有長得帥氣英俊,年輕漂亮的,有長得歪瓜裂棗,慘不忍睹的......可他們唱的歌卻都極為好聽。
這或許也是這個節目的初衷,也是這個節目成功的關鍵。
至于選手的故事,導師搶人等,不過錦上添花而已。
節目的看點很多,但真正的看點還是選手,以及他們演唱的歌曲。
《好聲音》一炮而紅,表現好的選手自然被那些音樂公司給盯上。
張承和楊若兮雖然都是歌手,但他們如今重心在電影上面。
他們旗下可沒有音樂公司,似乎也沒打算開音樂公司,也就沒打算簽下那些選手。
不過,合作的首都衛視,以及一些另外三個導師所在的音樂公司,無疑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可沒了緣樂影視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他們也不是沒機會。
緣樂影視有想過簽下那些優秀且潛力巨大的選手么?
有!
畢竟,那些選手通過節目爆火后,有著極大的利潤。
緣樂影視也能憑此進軍音樂市場。
只是最后還是放棄了。
緣樂影視沒那精力。
不開音樂公司,不簽約那些選手,緣樂影視辦《好聲音》就是給其他人做嫁衣么?
顯然也不可能。
緣樂影視放棄某些利益,自然就會從其他方面得到。
這節目最大的收入,并非來之于選手,而是廣告費。
冠名、贊助、插播......
節目越火,廣告收入自然就越多。
《奔跑吧,兄弟》掙的錢,堪比一部大賣的電影。
而綜藝節目捧人,顯然比電影容易許多。
何況,綜藝節目第二季,可比電影續集什么的風險要低得多。
兩個綜藝節目,顯然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