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片酬背后的貓膩,張承自然不會傻乎乎的點明。
他只是淺嘗輒止的提了一下,多少有為那些背鍋的明星鳴不平。
張承如此回答,眾記者也不覺得有什么。
畢竟,張承也是高片酬人群中人。
甚至可以說只要他愿意,立馬就超過李琛和陳丹青等人,成為國內明星片酬最高之人。
立場如此,自然要為此說話了。
演員片酬過高,導致電影拍攝制作費用緊缺,這真是演員的鍋?
你為何不去找便宜的演員?你為何不提高影片投資?
你既要人家的商業價值,卻又把拍攝制作費緊缺的鍋扣人家頭上。
沒這樣的道理吧?
有多大鍋,下多少米。
你自己米少,非要找大鍋,卻又嫌人家鍋大?
張承這話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熱議。
不過,不愿意這話題繼續下去的大有人在。
這話題若是熱度持續下去,波及的人可就多了,涉及的問題,恐怕也不小。
話題很快被壓了下去,逐漸淡去了。
不過,關于《建國》這部電影,關于張承拍攝這部電影的話題就沒有斷過。
張承為何接這么一部電影?
其實很多人都清楚,不是如他所說的什么這部電影很特殊,參與者皆榮幸。
若只是因為這個,恐怕他跟其他人一樣,只是去客串一個龍套而已,而不是主演。
他接這部電影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張安找上門了。
張承視張安為師,這事兒又不是什么秘密。
張安開口,他也不好拒絕。
至于張安為何找他,無非就是為了影片票房有所保障。
這也是張承象征性的收那么一點的原因。
當然,哪怕只是象征性的收一點,張承也是這部電影片酬最高的演員。
其他主演多是特型演員,片酬不高的。
片酬高的,戲份少,多是友情客串。
張承拿那么一點錢,他在劇組會盡心盡力么?
劇組會給他特殊照顧么?
答案很快就有了。
張承的職業德行備受其他劇組其他人的贊譽。
演技沒得說,哪怕是動作戲也沒用替身。
沒耍大牌,待人溫和。
他呆了大半月,每天基本上都是最早到以及最遲走的那波人。
至于特殊照顧,那就更沒有了。
不是劇組不給,而是張承壓根兒不需要。
住的,吃的,都跟大家一樣。
劇組宣傳,甚至放出幾張張承蹲地上吃盒飯,并與旁邊之人談笑的照片。
那盒飯與其他人沒什么不同。
“若不是認識,你在劇組根本看不出他腕兒有多大。張承導演在劇組跟一般演員沒什么兩樣。”
“有人還沒紅就覺得自己了不起,在劇組就得高人一等。張承導演恰恰相反。”
“其實,越紅的人,尤其是紅了很久的人,他們在劇組都很平常,與一般演員沒什么兩樣。這或許就是他們紅得久的原因吧!張承導演的職業素養沒得挑剔。”
“小紅靠捧,大紅靠命。紅得久,則看人品了。張承導演能紅多久,只要他不主動退出娛樂,我墳頭草幾丈高,他還當紅。”
......
《建國》劇組之人,對張承贊譽有加,除了張承本身表現值得稱贊之外,恐怕與他如今的身份有很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