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師徒倆之間發生的鬧劇,石堅并不知道,一年后回到溆水縣還被許真人埋怨了一頓,說他把自己的徒弟嚇跑了。
湘西群山環繞,出了縣城地界便是彌望無際的山林,道路崎嶇難行,罕有人煙。
石堅沒從原路返回,而是一路向東,過湘贛兩省,直入蘇地。
路上,他借宿人家,或者餐風露宿,以天為被以地為床,游覽大山大河,用雙腳丈量大地,遇妖降妖,遇鬼捉鬼,遇魔除魔,樂在其中,不知不覺間,神魂悸動,隱隱有出竅離體的跡象。不過遺憾的是,他連一具異尸都沒碰到過。
仲夏出來,仲秋時節方才回到茅山。
茅山下有個小鎮,名為‘茅山鎮’。茅山派乃道教大派,靈界首屈一指的大宗,每天上山求神拜仙的信徒香客絡繹不絕,茅山鎮憑地利發展起來,鎮上商鋪林立,行人如織,十分熱鬧。
順著人流東行,便是能夠看到一條寬闊的青石板大道通向大茅峰之上。
青石板路右手邊立著一塊人高的石頭,上刻‘道教第一福地’六字,磅礴大氣透石而出,撲面而來。為這六個字,龍虎山天師派、閣皂山都快和茅山派打出狗腦子了。
這個世界的茅山和石堅那個世界的茅山有些不同。
青石板路名為‘眾妙道’,前方百丈外有座‘眾妙之門’,意為通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道路。
過眾妙之門,正式踏足茅山派的地盤。
香客信徒在眾妙之門后十丈的‘眾妙觀’停下,進觀求神上香,石堅則繼續前行。
眾妙道于此處分出兩條岔路,左邊的是‘通圣道’,沿著這條路走可以到‘通圣觀’,‘萬壽宮’。右邊的是‘非常道’,通向茅山派掌門宗師的居所‘萬福宮’。
茅山派有‘三宮六觀’,三宮為萬福宮、萬壽宮、萬寧宮,各有一位宗師強者坐鎮。六觀為眾妙觀,通圣觀,喜客觀,方圓觀,華陽觀,元陽觀,分別有一位陰神境法師擔任觀主。
其實道長是華陽觀觀主,作為他的徒弟,石堅自然歸屬于華陽觀一脈。
華陽觀在東北方,距離眾妙之門三百六十多丈遠,先走左邊通圣道,至通圣觀右轉走華陽道,一直往前走就能到了。
大茅峰不高,但到底是座山,高低起伏,華陽道修筑于山中,平地為青石板小徑,上坡下坡則為青條石階,人跡罕至,圣境通幽。
山中天高云淡,草木枯黃,色彩斑斕,林間飄飛的楓葉引人遐想,風中的蘆葦花搖曳著輕盈,誦經聲傳到這里已經若有若無,行走其間,仿佛整個人的身心都寧靜了,所有煩惱瞬間煙消云散。
如果說眾妙觀是茅山派最熱鬧的地方,那華陽觀就是最冷清的地方,沒有之一。
華陽觀被其他三宮五觀圍在中央,東南西北上山的香客信徒都會先到三宮五觀,基本不會來華陽觀。再者,華陽觀一脈人數極少,一個觀主,兩個內門弟子,四個做飯、打掃道觀、打雜修行的外門弟子,想熱鬧也熱鬧不起來啊。
石堅來到華陽觀,看到兩個身穿青色道袍,頭戴冠巾的外門小道士拿著掃把清掃廣場上的落葉。
“始風,始云!”
始風、始云看到石堅,扔掉掃把,高興地跑過來,“始終大師兄,你回來了?”
“回來了。”
“觀主說你下山歷練去了,可羨慕死我們了,快說說,山下有什么好玩的,有沒有碰到妖魔鬼怪。”
“大師兄這么厲害,妖魔鬼怪碰到他就倒霉了。”
“大師兄……”
“始風,始云。”一個威嚴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石堅,始風,始云三人連忙沖來人行禮,不過三人的稱呼不同,始風、始云喊‘觀主’,石堅喊‘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