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將軍蒙恬于北地大敗狼族軍隊,消息傳回之后,朝野不少人開始心思浮動。”
“北地之戰,蒙恬為主將,長公子扶蘇為監軍,按帝國規制,扶蘇殿下亦有大功,因此不少人希望借此勸說皇帝收回成命,召扶蘇殿下回朝。”
“其中也有不少儒家的同門。”
“不知師叔覺得我小圣賢莊,該如何處身?”
對于儒家而言,扶蘇如果能繼位,哪怕不能成為他們理想中的圣皇,也絕對比嬴政強得多。
所以在這件事上,他們也很積極。
伏念自知立儲之事不該隨意摻和,想借北地軍功讓扶蘇重返朝中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他……還是有些意動。
因為他也由衷的希望是扶蘇繼承皇位,那樣帝國的一切或許還能扭轉,而不會繼續惡化下去。
老實說,他甚至曾動過心思找古尋詢問有關扶蘇的事。
他不理解,為什么古尋好似對扶蘇被貶謫一事完全無動于衷。
聽到這個問題,荀子也暫時陷入了沉默,片刻后才回道:
“你既然特意來問我,想必是有心幫扶蘇嘍?”
伏念垂首一禮,“長公子才學過人,又淳厚仁善,且為眾心所歸,除他以外,伏念實不知還能有誰可為儲君。”
“你還知道為臣之本分嗎?”荀子臉色一冷,沉聲質問道。
立儲,對國家而言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要事,身為人臣自然有規勸皇帝立儲的責任與義務,但他們不該妄圖越過皇帝去決定儲君的人選。
因為按照周禮,儲君就沒有第二個人選。
當然,今時不同往日,周禮也已廢除,皇帝想立誰為儲君都可以。
但他們當臣子的,學習孔孟之道的,仍然不該越權。
伏念低垂下腦袋,沒有回答荀子的問題。
他知道不該這么做,但……君子有所不為,也有所必為。
孔孟圣人從來不鼓勵儒家弟子一味屈從皇權。
其實荀子也是支持伏念的,問這句話也只是想看看伏念到底是什么想法,現在有了答案,他臉色松弛下來,輕聲問道:
“你想怎么做?”
“伏念……尚無頭緒。”伏念垂首沉聲回道,“此番上書請陳之事,斷無成功的可能,可若此次不成,以后扶蘇殿下只怕更加……”
“還有國師,他的態度也讓人捉摸不透。”
荀子聞言瞥了他一眼,聲音飄忽的回道,“看樣子你還是有想法的……那就照你的想法去做。”
“別忘了,你才是小圣賢莊的掌門,一切自當由你決斷。”
沉默片刻后,伏念起身,朝荀子躬身行了一禮,“伏念明白了。”
“明白了就走吧,別打擾我休息。”荀子不耐煩的揮了揮手攆人。
伏念再行一禮,旋即告辭離開。
“伏念告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