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來回巡邏檢查的士兵也從不會叨擾山上的小圣賢莊。
要說變化的話,就是以往還會下山在城里閑逛游覽的小圣賢莊學子不見了。
雙方算是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默契。
帝國不找小圣賢莊,小圣賢莊也絕不在這個時候有任何動作。
山莊露臺上,張良負手而立,遙望著山下城池。
即使隔著數里之遙,張良依然能感受到這座往日繁華熱鬧的城池散發出的肅殺緊繃的氣氛。
“來了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見桑海城如此模樣。”張良不由的感慨了一句。
在張良身邊,溫文爾雅的顏路一手負后,一手握著一卷書,面帶淺笑應道,“一時的動蕩而已,等水面的漣漪散去,自然會復歸往日的平和與熱鬧。”
“師兄心性淡泊,就是不知道等這漣漪散盡需要多少時間了。”
對于章邯的不快的為難,古尋看出來了,但是沒理會,吩咐完后就離開了將軍府。
嬴政繼續隱藏幕后,既是他的選擇,也可以說是某種必然。
遇刺那晚過后,章邯一直在抓的事就兩件。
其一是布置將軍府的防務,確保皇帝不會再次遇襲。
其二,便是追查那晚遇刺的真相。
反秦勢力的人搞刺殺這事沒什么稀罕的,哪怕差點成功,也依然如此。
不熱衷刺殺皇帝那還叫什么反秦勢力?
當晚出現的機關青龍和特殊狀態的天明也沒必要查,都屬于極低概率事件,知道墨家有這么個大殺器就夠了。
章邯,或者說皇帝最在意的是,為什么當晚刺殺者能夠精準的直接找到皇帝車駕所在。
根據對當晚發生的所有事情的復盤,帝國已經確定,那些刺客早就知道皇帝當時本該身處哪駕馬車上。
而這個情報,是東巡車隊內保密程度最高的絕密!
車隊內部,掌握這一信息的人不超過一手之數,而在車隊以外有可能知道的,就只有兩個人——古尋和章邯。
古尋,出于各種原因嬴政并不懷疑,但除古尋以外的所有人,嬴政都信不過。
這個問題不弄清楚以前,嬴政當然不肯露面。
他最厭惡背叛,也最害怕背叛。
當然,其實在刺殺之后當天,章邯就已經找到了情報泄露的源頭——嬴政的一名近侍。
趙高是嬴政最寵信的近侍,但不是唯一一個受寵信的。
而知道嬴政具體在哪輛馬車的基本就是這些受寵的內侍官。
流出渠道太少,自然一查一個準。
嬴政知道這個結果,但卻不接受這個結果——他不是不相信那名近侍敢背叛他,而是不相信那名近侍在背后沒有其他人的情況敢背叛他。
所以章邯還要順著那人繼續深挖。
不止是章邯,趙高現在相當一部分精力也是放在這件事上。
他們倆必須要在這件事上給嬴政一個滿意的答案,否則的話,這事就沒完。
不過嬴政在這件事對章邯和趙高兩人的處置方法卻是不同的。
之前章邯在外辦事,趙高在內護駕,所以現在兩人就得調過來,章邯在內護駕,趙高得出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