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進入淘寶搜索了一下,頓時出現了琳瑯滿目的對講機。
許多牌子都是她從來沒有見過的,有效距離從一公里到上百公里的都有!價格也和距離一樣,成倍的增加。
蘇棠估計了一下,到長安城的距離,大概買個二十公里的就夠了,即使如此,三個對講機也去了近二十兩銀子。
“爹,你一個,我一個,娘一個,以后有什么事兒,用對講機聯系。”
蘇棠將另外兩個對講機,遞給了蘇景德。
倆人接著便將對講機,調到了一個通信頻道,試了試效果。
一分錢,一分貨。
通話很清楚。
有了對講機,以后聯系起來就方便多了。
翌日,蘇棠休假,天一亮開她就醒了,簡單的洗漱了一下,便朝著雞鴨鵝圈而去,到了這邊一看,都已經放出去了,又去到牛棚,牛也放走了。
四處望了望,就看見兄妹二人正提著籃子,在四處尋覓雞鴨鵝蛋。
蘇棠問了問,兄妹二人早晨聽見外面有動靜便起了床,蘇景德便讓他們先放放雞鴨鵝牛,撿撿蛋,熟悉一下這里的環境,再跟著他們做事。
養殖區這邊的事兒不用蘇棠費心了,她便去到了水池那邊。
蘇景忠他們,拿著鋤頭賣力的挖土,已經快挖到設計區域,剩下的就只用將山泉和水池連通,再有個一兩日就能收工。
七七八八的時間加起來,村民們在兔兒山這里干了快有一月了,每日穩定可領到二十文的工錢,這突然就要結束,還真舍不得這一筆收入。
日子也跨入了四月,到了種稻的時節。
村民們的收入,一大半都于此掛鉤,往年這個時候,早就開始張羅了起來,今年卻絲毫沒有動靜。
蘇棠問了問朱阿婆他們才知道,因為現在一籮筐處理好的木材,便可以賣五個銅板。而種稻,要翻土、澆水、育稻,后期還要澆灌、除草。
一畝地到頭來,最多收個兩石左右的糧食,這還得是收成好的時候,費時費力,還賺不了多少錢。
現在村民們多了選擇,反正都是出力,有這功夫,還不如多賣幾籮筐的木材實在,對于種地一事,積極性都不高,
蘇棠見狀,心中有了個計劃。
吃了晌飯,蘇青去給李琳芳打下手,蘇山就去倉庫那邊,和蘇景德學習技術。
蘇棠呢,就坐在家里的院子中,負責收取村民們挑上來的木材。
“張阿婆,你們做的很細心,都不錯,這十五個銅板,收好了。”
“老婆子我可是盯著我那幾個媳婦做的,保質保量。”
陳阿婆笑著拿出一塊抹布,將十個銅板小心翼翼的包在里面,又仔細的塞進了腰帶中藏著。
蘇棠問道:“這幾日陰沉沉的,正是干農活的好時候,怎么瞅著你家還沒有開始張羅呀。”
陳阿婆也不急著走,正好嘮嘮嗑:“別提了,我家那幾個不孝子,懶得很,我和老頭子一把年紀累不動,幾個媳婦又要搞木片片,那地里干脆隨便撒點豆子算了。”
蘇棠可聽說了,陳阿婆的幾個兒子,整日都在山上砍伐木材,比誰都勤快,這是瞧不上種地的收入了。
主要原因還是現在的稻米,收成太低了。
性價比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