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棠便推著推車到了院子:“劉里正,我也不廢話了,最近你們可聽說了珠窩村有一戶人家,在收木材的事兒?”
“這個我知道,我們村子里也有一戶人在收木材”接著,眼睛瞄了瞄蘇棠的推車,便指著推車里的籮筐道,“對對,就是你推車里這么大的一筐木片片,他們一個銅板收。”
“一戶人家齊心協力下來,一日還是能賺好幾個銅板呢。”
蘇棠一愣!
感情這是又有人在當中間商賺差價了。
不過是倒手一賣,就能賺四個銅板。
這心也忒黑了吧。
“劉里正,我冒昧的問一句,一個銅板你們也賣?還有,你們就沒有聽說,珠窩村有一戶人家也在收木材嗎?價格應該比一個銅板高吧。”
劉里正吆喝了一聲,讓他媳婦倒了一碗水給蘇棠:“你先喝口水。”
“多謝。”
劉里正繼續道:“聽說了呀,我還專程去問了你們珠窩村的陳里正,但是這人也忒不仗義,對于這事兒只字不提,我便在你們村溜達了一圈,也沒見有人家收木材,便回來了。”
“我也問了我們村中的那戶人家,他就只說別人便是一個銅板收的,他這邊統一幫忙運過去,那家人會多給點辛苦費罷了,對于是誰家在收木片片也是閉口不談。”
“我們心里也知道,他賣過去的價格定不只這個數,但也沒辦法呀,誰讓別人厲害能夠找到賣的地兒,一個銅板就一個銅板,賺一點是一點,總比閑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好。”
蘇棠聽到這兒大概是明白了,現在信息不發達,許多的村民還不識字,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只能經過口口相傳,進行傳遞。
對于珠窩村的人,當然是不希望有更多的人搶生意,于是這賣木片片這事兒,便默契的都不對外提起。
雖然,現在還是有外村的人到兔兒山來賣木片片。
但那些人,恐怕是和珠窩村中某些人家沾親帶故得到的風聲。
同樣的,對于這事兒守口如瓶,甚至還有人在自己的村子,當起了中間商。
雖然那些聽聞了珠窩村有人收木材的村民,也有不少到了珠窩村內一探究竟。
但無論怎么找,都不可能在村子里找到有這樣一戶人家。
因為蘇棠他們,早就已經搬家到了兔兒山。
哪怕是將珠窩村翻個底朝天,也找不到的。
...
劉里正忍不住問道:“不知道你說的賺錢法子,是怎么個賺錢法?”
蘇棠就道:“這就和方才提起的木片片有關,實不相瞞,這木材是我家收的,這么一籮筐處理好的,我們給五個銅板。”
“啥,五個銅板?”
躲在屋子內偷聽的劉大娘,忍不住驚呼道。
蘇棠點頭道:“對,五個銅板,童叟無欺,我家一直是這個價格收的,至于你們村子一個銅板收的那戶人家,我想,很可能最后也賣到我家來了。”
劉里正卻有些懷疑:“我那日去珠窩村,挨家挨戶的問了一遍,雖然看見每家人都在院子中削木材,就沒見人收的,你莫不是在拿我們取笑吧。”
雖然收購的價格很高,但他畢竟是一村的里正,見過的事兒多一些,要冷靜一點。
“珠窩村有一座兔兒山你們知道不。”
“當然知道,我小時候還跟著我爹,去那座山上玩過幾次呢,我還記得,我爹將我放在兔耳朵上,我當時小,太高了,把我可給嚇壞了,我還...”
蘇棠怎么沒想到劉里正一大男人居然是個話癆,說起自己的事兒來就喋喋不休。
便打斷他的話道:“我家住在兔兒山的山頂,收木材的地點也在兔兒山,若是你們有這個打算的,今日就可以將木材,挑到兔兒山去賣。”
“至于是真是假,到時候你們到兔兒山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