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被殺掉的豬,不是無償的,村里會出資買下,這個價格上,肯定要比自家殺了豬賣,要貴上一些。
有這么一個流傳下來的過年到打谷場吃殺豬菜的習俗,常年累月下來,這也就形成了哪家殺了豬,或者是其他牲畜,都是拉到打谷場賣掉的。
葉宗楠架著驢車,車上放著處理好的豬肉和六只雞,還有他的小兒子和幾個籃子、麻袋。
等葉宗楠到了自家打谷場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或帶著錢,或帶著糧食、雞蛋等在了那里。
“老三,你這腿,沒事吧?怎么還上板子了?”有人眼尖,先是看到了葉宗楠的腿。
“哦,我這腿之前摔斷了,沒長好,這不,剛上了板子,矯正矯正。”
“那你咋還出來呢?”
“這傷筋動骨一百天,你不在家好好躺著!”
“對呀,這腿可顛不得。”
……
“謝謝大家的關心,這不家里兄弟都有事,就我閑著嘛。我這也是看從家到這打谷場,路也平著,我就在這驢車上不下地,沒關系,來,六嬸子看看,您要哪塊肉?”
“行吧,你多注意這點,腿是自個兒的,這疼啊,傷的,可落不到別人身上。先給我來兩斤膘。”
“我也要兩斤膘。”
“我要一斤膘。”
“……”
一時間,村里的嬸子大爺們各個嚷著自己要膘。
在農村,最受歡迎的不是瘦肉,而是肥肉。即便不是全肥,肥肉越多越受歡迎。因為肥肉少了不香,而肥肉更是可以熬出油。在山村,哪家不想家里多存點豬油?
葉宗楠也不含糊,爽朗的喊道:“大娘,嬸子們,我也沒看到你們誰先到的,你們就自個兒排吧,我這豬肉就這么多,價格大家都熟悉,咱這馬上就開市。”
“這感情好,我可是第最先到的,大家來的先后,我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大家都是同村的,自覺點,早點排隊,分完肉,好回家做飯。”最先開口的就是六嬸子,招呼一聲,眾人七嘴八舌的排起了長長的一隊。
葉宗楠拿著下午殺豬宰雞的匕首,利落的劃了一刀子,隨手一掂,麻繩一拴,就遞給了婦人,“六嬸子,兩斤肥膘,只多不少。”
“你給的分量,自然是只多不少的,給,六斤麥子。”六嬸子將一個竹筐遞了過來。
一斤麥子七文錢,一斤磨好的白面是十文,市面上的一斤豬肉要二十文。六嬸子要的是肥膘,貴上一些是有的,給了六斤麥子,人還算是厚道。
葉安然趕緊挪著個麻袋上前,“六奶奶,倒這里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