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少年,可能是剛剛出門吧,他們可不知道農戶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所以沒有好奇,更沒有出聲問什么。
雖然老先生沒有問葉宗楠的來歷,但他已經腦補了好一出家道中落、躲避仇家等好幾出的大戲。
葉宗楠和老先生隨便聊了聊,聊的還挺熱乎的。
聊了一會兒,老先生和兩個孫子講起來柳河屯的來歷。
這個來歷呢,說真的,葉安寧還真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她爹知不知道了。不過,看她爹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應該也是不知道的吧。
真不知道這個來柳河屯探親的老先生,是何許人也?
柳河屯,在上山村的東邊,隔了一座小山丘和四個小村落。
屯,比鎮子小不少,但也比村大上了一些。上山村全村一百二十三戶人家,共計村民近四百人,而柳河屯呢,全屯有近三百戶人家。
村落的大小,城鎮的落成,其實都是和地里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很明顯,在一片荒無人煙的地方,有人在某一處落腳,自然是因為哪一出地方,有著吸引落腳的原因。
比如土地的肥沃,比如水源,比如風水……
而柳河屯,據說也是有傳說的。
只是這個傳說,是個美麗,也是個有點凄涼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千篇一律的故事開端),曾經有一個進京趕考的書生,路上遇到了瓢潑大雨。書生護著書簍,狼狽不堪的在泥濘的路上奔跑。
因為此處是荒山野嶺,沒有人煙,而雨勢極大,大到看不清三米遠的距離。
因為天氣寒涼,大雨突降,雨還沒停,書生就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頭暈眼花,昏昏沉沉中,他頭頂上的雨水,突然間就沒有了。
但周圍“嘩嘩”的雨水擊打聲,卻是依然存在的。
昏過去之前,書生想著,是誰這么好,為他撐了一把傘。沒想到,這荒郊野嶺的,竟然也有人在冒雨前行,難道也是趕考的書生?書生意識不清的想著。
等書生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他睜開眼睛,就看到了上方一片綠蔭中斑駁的光影。
耳邊是鳥鳴聲伴隨著流水的“嘩嘩”聲,書生愣怔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他是被急雨給淋的,感染了風寒了。
書生想到自己得了風寒,一時有些不寒而栗,仔細感知了一下,發現除了身體有些酸軟,沒勁兒之外,他竟然還好好的活著。
還真是不可思議。
要知道書生,真的就是個文弱書生。感染了風寒,在沒有大夫,沒有藥材,就連他被冷雨澆了個透心涼的濕衣服,竟然都被他給暖干了。
所以,他能活下來,真的是個奇跡。
書生繼續躺在地上,沒有起來,而是看著頭頂的這棵柳樹,估算著它的年份。這棵年份久遠的古老垂柳,就是他的救命恩樹了。
葉宇楓再次離家了,葉安寧每日里就山上的跑。
在這期間,她還利用晚上和休息的時間,將從山里弄回來的白蠟花全部剔除了雜質,弄成了一個個高一尺,直徑為半尺的白乎乎的圓柱。
看著擺在靜園里的一個個白蠟燭,葉安寧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白蠟花提純完了,白蠟樹苗也都種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