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蒼張了張嘴:“四姑娘?!”
繁漪也沒想到自己還能顯出形來,只是閃電過后,她的影子便又不見了。
原以為琰華會問些什么,她都做好準備在紙上回答他了。
但他卻不曾開口,日子還和往日一樣,只是從那日之后,琰華出門總是會撐著把油傘,繁漪就躲在下面。
她想往哪邊走,捏捏他那一邊的耳垂他就曉得了。
然后他便很無奈的說一遍:拍一拍衣袖就行。
旁人問他不下雨撐傘做什么,他便答:怕曬。
于是坊間便有傳言,工部主事姜大人十分注重保養,恩,他生父姓姜,比女子還要愛惜一身皮膚。
眾家閨秀:“……”
那場動亂,在第二日迎來朝陽的時候也徹底結束。
大臣死了一地,而皇帝還是那個皇帝。
事情的大概如下。
新帝登基,輔佐功臣分了兩派,一派為戰功赫赫的魏國公都督府右都督及身后勢力,大多為武將,一派為新帝老師的袁閣老及其眾多門生,大多為文臣。
自古文武不兩立。在文武之間新帝搖擺之下,眼看太平盛世,最終選擇了文臣。
華陽長公主與魏國公夫婦避走封地,身后武將如都督同知嚴厲、神機營大將軍溫胥、五軍營大將軍周恒等人請旨外放,遠離京都。
袁崇掌控了內閣,文臣在殿上說一不二,武將的風光從先帝駕崩之日起便已成為過去。
誰知那袁崇竟是叛王李懷的人,清掃了京中保皇一派的人后,為遠在崇州的叛王李懷換掉了監視他的鎮撫司官員,迅速籠絡收編了崇州一帶的官員,暗中練起了私兵,只待時機成熟袁崇便大開城門迎他回來,逼迫新帝退位。
原本京城中早就是袁崇獨掌大權,然而武將雖避走遠地,到底也是留有余威在京中的。
在京為質魏國公世子徐頡與晉懷長公主的長子姜淼想辦法出了城,后持“如朕親臨”的玉牌帶五軍營的人馬進城,斬殺李懷私兵,并控制住了禁軍以及袁崇等人的家眷。
一場浩劫在血霧中結束。
李懷若事成,便是登上至尊之位,若失敗,領兵入城便是摘不去的鐵證。
新帝愧對皇太后的扶持,頒下了罪己詔。
之后又對武將加以封賞和重用,又撫恤了在叛亂中喪命的忠臣府邸。
只是那些寧死不屈的大員、宗室卻是再難有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了。
曾經為穩住朝堂而奮勇殺敵的武將,或許是對新帝失去了信任,大多選擇留在遠地外放。
可見皇帝不光得有仁慈之心,更應有掌控天下朝局的偉略,以及明辨忠奸的火眼金睛。
至于那個想要殺琰華的人是什么下場,繁漪就不知道了,因為在她生忌那日,琰華請法音寺大和尚給她做了一場水路**師,之后她就輕飄飄的失去了知覺。
再醒來時,竟發現身處大姐姐漣漪難產過世的那一年,也是她被算計向死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