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她計劃以直播形式拍攝一路上的見聞。
謹慎起見,她并沒有聯網。
新仙女星域外圍,每隔一光年布置了一艘小型光標船。
任何飛躍光標網的飛船,都會被雷達船監測。
不過,這套光標雷達系統,是帝國早就淘汰的舊款,只能監測飛行和普通曲速躍遷。
如果強行破碎虛空,跨越深淵,還是可以悄無聲息突破的。
而帝國最新版本的光標系統,就算破碎虛空也會被監測到。
李遙以劍氣覆蓋飛船,一頭破碎虛空扎入深淵,悄無聲息的進入了新仙女星域范圍。
飛船進入新仙女星域,李遙感覺并沒有進入仙女那么美妙。
新仙女星域除了外形美輪美奐,內部與別的星云并無不同。
空間很廣袤,但靈氣濃度偏低,大多恒星系都是不毛之地。
外部甚至沒有恒星系,都是散亂的塵埃,風暴,早期太陽……
按照地圖,飛向最近的一個有人居住的恒星系。
只標注了一串字母和數字組成的行星序號,并沒有星系名。
該恒星系的大部分行星,都還處于未開發的狀態,還是原始重力,空氣也不適宜生存。
其中最忙碌的行星是一顆礦星。
挖的礦都是常見的炭靈礦,價值很低,如果挖出的礦品很低,可能連油費都回不了本。
周邊一顆大的行星,是農業星。
這顆巨大的行星,地表干枯,又荒蕪,布滿荊棘林,荒地,以及成群結隊的巨型爬蟲。
靈氣濃度低,同盟信號很微弱。
很多獸人和獸娘在田地里放牧,耕作,揮灑汗水。
而監督和施肥的飛船,居然還在燒靈炭,轟轟隆隆冒著青煙。
李遙的青色飛船降臨農業行星。
一度引起了小范圍的轟動,自報家門也沒人認識。
最后,李遙說,他是革命軍火狐組的朋友,是三只飛鼠娘的老師,來新仙女星域旅游的。
當地居民這才稍稍放松了警惕。
李遙感覺,這些農民正身處生存的邊緣,很容易被敵人或政策波及到。
簡單詢問了一下,這顆星球竟是星主自治的類別。
天地里干活的都是佃農,他們需要向星政府交兩成稅收,主要是保護農田免受蟲害和自然災害,而星主又向同盟交一成稅收,防止星賊或星際風暴。
佃農大多都是五大三粗的農婦。
李遙看了半天才得出結論:漂亮的獸娘還是少數,大多還是孩子,長大了未必會留在這種偏僻的農業行星上。
獸人農民的臉上大多都是笑臉,雖然生活艱苦,但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以及身為初代拓荒者的激情……
除了農民,這顆星球上有各種武道山門,代替了普通學校。
學校居然還有神社,和使徒的風格有點類似。
民風確實很淳樸,但也饞李遙的飛船,以及船上各種科技產品,提出拿農產品來換。
臨行前,李遙想了想,還是拿了一些備用的高科技廚具,換了些土特產。
……
離開一連串數字、字母標注的無名恒星系,李遙的飛船繼續深入新仙女星域的腹部。
隨著飛船的深入,路過恒星系的靈氣濃度,也在不斷攀升……
被開發的行星依舊是以礦業、農業和畜牧為主。
機械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還有大型水利、基建項目,跟谷神星的場景很相像了。
與此同時,和星域外圍慘淡經營的農礦行星相比,腹地的農牧行星都配備了防空系統。
李遙的青色飛船也很快觸及到了防空系統,但沒有防空警報。
不多時,密密麻麻的星際蝗蟲飛向了新萬字號。
卻被覆蓋在飛船表層的稀薄劍氣震懾住,億萬蝗蟲只敢伴飛,無一襲船。
新萬字號以原速前進,享受到了億萬蝗潮的護航。
船頂上的夏奈,嚇得臉色鐵青,又興奮的難以自抑。
端著高清攝像頭,三百六十度廣角環拍。
如此近距離拍攝傳說中的星際獸潮,還是第一次。
過了一會。
掬風的視頻通話,傳到駕駛艙大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