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有想法。
有。
說沒有想法。
有。
就是不如剛開始那么急切,急著想要禍禍寡婦。
“不喜歡,大姑娘多好?”
“你是不知道其中的奧妙,沒事了,你可以走了。”賈貴估摸著心中已經有了主意,揮手讓許大茂離開。
許大茂也沒有客氣,扭身上了自行車,朝著放映室的方向騎去。
路上。
許大茂一直琢磨一個問題。
即如何改變他許大茂在兩個小徒弟心中的印象。
這個很重要。
許大記者月底會寫一篇有關許大茂為廣大老百姓放電影的事實報道,借此歌頌許大茂為老百姓服務的一面。
如果沒有相應的人物對其進行佐證,這篇報道就不會起到預期的那個效果,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
這里的人物佐證。
就是人們說許大茂好的事實,包括許大茂兩個小徒弟在內,要是小徒弟也不說許大茂的好,許大茂的人設壓根不能成立。
主要是許大茂太不是東西。
這是許大茂沒有穿越前犯下的錯誤。
雖然有兩個小徒弟幫著許大茂做些放映方面的基礎事情,但是許大茂出于藏私的想法,認為自己教會了兩個小徒弟,就會使得自己處在不受重用的角度,故一直不教兩個小徒弟真實本領。
兩個小徒弟嘴上不說,想必心里罵許大茂罵的要死。
改變兩個小徒弟對許大茂的印象。
刻不容緩。
看來只能給兩個小徒弟灌這個心靈毒雞湯了。
偉人說過。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這也是許大茂對付兩個小徒弟的策略方針。
左手心靈毒雞湯,右手糖衣炮彈,不信弄不了兩個涉世未深的小徒弟。
事情也得講究一個循序漸進。
得慢慢的來。
好中帶壞,壞中泛好。
要是許大茂一下子改變他對兩個小徒弟的態度,兩個小徒弟會下意識的提起防范心理。
得不償失。
要打一巴掌給一甜棗。
先打巴掌。
許大茂拉下了臉,朝著兩個根本沒有遲到的小徒弟冷聲冷語道:“收拾一下,今天跟我下鄉放電影。”
兩個小徒弟愣神了。
下鄉放電影可是肥差,許大茂每次下鄉放電影都可以拿到老鄉送的東西,如雞蛋,再比如雞。
這種撈好處的肥差,許大茂向來不會帶上兩個徒弟。
否則兩個小徒弟也不能是這幅懵逼茫然的表情,個頭較高的那個徒弟,還用手掐了掐自己的臉。
“聾了?”許大茂提高了嗓音,“你們要是耳朵聾了,就給我滾蛋。”
“師傅,您剛才說叫我們兩個人跟您一起下鄉放電影?”
“這里還有第四個人嘛。”
“師傅,我們這就收拾。”
“小心點,那是電影膠片,碰壞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