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被獨立制作人視為代言人的哈維韋恩斯坦,從一開始就打算受招安,這算不算得上是諷刺呢。
就大衛李看來,沒有什么人會是資本的對手,也沒有什么人愿意成為對手。至于說他,大衛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素食者,現有政策對他比較有利,當然就是順勢而為了。
或者,這也是為啥如此著急籌措資金的緣故了,九十年代是何等的波瀾壯闊,如果不能在這個最后的時間點崛起,你怎么有機會去瓜分利益。新舊經濟的最終決戰,失敗者將黯然退場,如果不想一出場就被虐,最好能留一些底牌。
不再等了,當北海布倫特油價再也不肯掉頭向下的時候,大衛同學終于壓上最后一個籌碼,包括近期的獲利和巴林銀行的授權在內,他現在持有的石油期權相對應的是價值五億美刀。
“什么事,斯蒂文?”
“boss,那個神秘客戶終于加大了力度,我剛剛計算了一下,只要油價下滑超過3%,這個家伙分分鐘爆倉!”斯蒂文滿頭大汗,見過不顧一切的瘋狂投資者,他們銀行也很喜歡這種投資者,甚至于有意無意的,他們在培養投資者這種習慣。
可是,有十年投資銀行從業經歷的斯蒂文,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瘋狂的家伙。
“不需要在意那些,斯蒂文,這個人有錢,所以只要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你需要維護好用戶,記住我們的宗旨是什么,就這樣!”
額,臥槽,難道我又走眼了!
大衛同學的資金來源很是清晰,縱然做了一些掩飾,可對一家百年銀行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說信息量決定眼界,斯蒂文認為這廝在賭博,可在巴林銀行的老大看來,這種想法實在荒謬,一部電影賺一億,一萬美刀賺一億,這種好萊塢都不敢編的段子,正在米國上演。
好萊塢的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現象,北美票房超過三億美刀的電影,外埠和周邊的權益卻100%屬于個人,這實在太荒謬了,荒謬到所有人都在懷疑哈維韋恩斯坦的智商。
拜托,你搞什么飛機啊,難道只是一個優先權就搞定了?
難道你原本就知道這部電影會大賣?
雖然并不了解好萊塢的運作模式,可作為金融業從業者,簡單得到一組數字卻非常簡單。
大衛李有錢,20倍杠桿又如何,當知道他們的用戶就是這個家伙的時候,銀行老大懊悔不已,該死的,自己應該親自接待一下的,斯蒂文這個白癡也要敲打一下,怎么剛才很有些幸災樂禍的樣子呢,你個白癡,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么。
爆倉怎么了,其他人或者會一蹶不振,可大衛李絕對不會,最起碼這一次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