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勝仗?在河西要打勝仗談何容易?并且,河西布防的眾多將領,除了我之外,都是公子堅的人,想打也沒有機會。”
“打仗不一定非要在河西啊,我這次來雍國就是要跟它結盟,聯合攻打康國。”
“康國?為何要打康國?”韓勝不解。
“眼下的豫國內外交困,岌岌可危。若要幫助趙陽復國,就先要把豫國的局面穩定下來。否則,未等到復國,豫國說不定就被周邊幾個大國滅國了。所以,我這次要聯合雍國和荊國打下康國。占住了康國,南邊的荊國就不敢再輕舉妄動。荊國不敢動,徐國也就老實了,如此一來豫國南境之危就可暫時解除。另外,通過這一戰,我不僅可以得到豫王的重用,也可以得到眾多大臣們的拉攏。這樣,我今后在朝堂行事就會方便了許多。”
“嗯,我明白了。三個大國聯合打一個小國,那這康國是必死無疑了。如此說來,這次攻打康國算是白撿一個軍功。”
“將軍要說服公子籍,讓他領兵出征。到時候他只需在武關坐鎮,由將軍來出面攻打康國即可。”
“說服公子籍不難,只是我現在駐防重泉(渭南蒲城),這是他好不容易從公子堅那里搶來的,一旦撤離再回來可就難了。不瞞你說,當時在你們易家總院的時候,道子曾跟我說過讓我去商郡。后來我向公子籍請示,他不同意。我這次特意想辦法回到灃京,就是來找你商量此事,如何才能說服他讓我移防商郡。”
“之前沒有足夠的理由,他當然不會同意。現在不同了,可以通過攻打康國立軍功,他自然會同意的。”
“金使這么一說,在下心里就有底了。事不宜遲,那我現在就去找公子籍,爭取明日在朝堂上將此事拍板。”
“好,那就有勞將軍了。”
韓勝起身,兩人就此作別。
晚上戌時,豈料韓勝又來使館找無咎,說是公子籍要見他。無咎只好跟著他來到一家隱蔽的茶樓,在一間包房見到了公子籍。
“豫國使臣易無咎見過公子。”
“雍籍見過易家金使。”
無咎注意到公子籍是以易家金使稱呼自己,看來韓勝與他關系的確不一般。
兩人席地而坐,韓勝親自為兩人沏茶。
“雍籍冒昧邀請金使前來,緣是心中有惑,望金使能教我。”
“豈敢豈敢,公子有事但說無妨。”
“我雍國之事,想必韓將軍已經告知金使了吧。眼下我雍國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戰和之爭。實不相瞞,我是主和的。不是我雍籍貪生怕死,不敢一戰,實因我雍國不能再戰。以金使智慧,定是知其緣由的。我聽韓將軍說,如若一味主和,恐對我不利。雍籍疑惑不解,特來請教。”
無咎看了一眼韓勝,知道是他把公子籍騙來的。他知道無咎其實還是更傾向于公子堅,畢竟只有公子堅才能竭盡全力地牽制冀國。但是在他心里,自然還是十分希望公子籍能登上王位。所以,他才想盡辦法要把公子籍叫來面見無咎。
本來公子籍是不愿來的,因為無咎以易家金使的身份去輔佐了豫國。而當今的豫王是通過叛亂上位的,作為豫悼王的外甥,他如何能容忍?可經過韓勝的軟磨硬泡,尤其是提到無咎可以幫他登上雍國王位的時候,公子籍終于妥協了。
既然韓勝連這么大的仇都不在意,他還有何介懷的?況且,易家的能耐他自然也是知曉。這金使短短幾日就做到了豫國的上大夫,且還作為豫王特使出使列國,想必定是個大才。若他能幫助自己登上王位,再瞅準時機把他挖來雍國,那豈非一舉兩得之美事?
如此一想,公子籍便也放下芥蒂,跟著韓勝來見無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