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聽豫使說,你們豫、雍兩國有意幫助我們對抗梁國,可否詳細說說?”
“南王,相國,豫王派我出使雍國,本是要跟雍國結盟一同攻打康國的。”
“攻打康國?這是為何?據寡人所知,這康國和你豫國也無深仇大恨。且康國那地方,窮山惡水,土地貧瘠,也沒什么可圖的呀?”
“有三個原因。其一,康國趁我豫國內亂武力攻占我豫國城池,我們這次要奪回來。其二,我豫國這二十多年來備受外敵欺辱,欲經此一戰重振往日雄風。其三,荊國霸占我宛南五城,且貪得無厭欲對宛城下手。我們拿下了康國,就會對荊國后方形成嚴重威脅,阻止它們的不軌之舉。”
相國點了點頭問道:“那雍國同意出兵了?”
“同意了。”
“他又是為何要打康國?”
“亦是三個原因。其一,雍國這幾十年來對抗冀國屢敗屢戰,需要一戰來鼓舞士氣。其二,我豫國應對冀國威脅需要雍國,雍國要對抗冀國同樣也需要豫國。此次共同出兵,就是為了加強我們兩國同盟關系。其三,為表示我豫國誠意,我們送了兩座城池給雍國,且承諾把康國攻下后,把漢水以北的康地給雍國。”
“這......”南王看了看相國,緊張地問道,“你們打完康國,不會再圖謀我南國吧?”
“呵呵,南王多慮了。我們要是打南國,怎么可能把如此機密的事情告訴南王和相國呢,外臣這豈不是自投羅網嗎?說實話,雍國對南國的確是有興趣,奈何因河西之地被冀國牽絆無力南顧。但是我豫國對南國則是毫無興趣,此次攻打康國,主要是為了遏制荊國。”說道這里,無咎頓了頓,抬頭看向南王繼續說道:“南王,坦白說,眼下能救南國的只有我豫國。”
“救?豫使此話有些嚴重吧?我南國還未到被救的地步。”相國不以為然。
“眼下也許沒到這個地步,但遲早會有,這是由南國的地緣特性決定的。”
“地緣特性?”南王看了看相國,又轉向無咎,“何為地緣特性?”
“就是一國國土所在的地理環境的特點,它有哪些優勢哪些劣勢,通常決定了這個國家命運。”
相國驚奇地問道,“哦?還有此種說法?一個國家的強弱興亡難道不是依賴于明君賢臣嗎?”
“是也不是。一個國家的強大興盛當然要依賴明君賢臣,但通常情況下明君賢臣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況且即便有明君賢臣,亦很難突破地緣特性的束縛,徹底改變一國的命運。就以南國為例,南王為難得一見的明君,相國亦是難得一見的賢臣,可依然擺脫不了南國四面圍困被大國欺辱的局面。是何原因?當然是因為南國的地緣特性決定的。”
南王緊張地問道,“請豫使詳解。”
“南國四面皆為高山所圍,國土狹小,人口偏少,這樣的地緣特性,是很難成為一個大國的。大國的首要條件,國土必須要大,人口必須要多。如此才能養活龐大的軍隊,然后通過不停地對外發動戰爭,擴張領土,當今的幾個大國莫不如此。”
“可這些大國不都是從小國發展而來的嗎?”
“不錯,無論是冀豫雍,還是梁荊徐,都是由小國發展而來。那是因為他們為小國時,所處的地緣優勢可以支撐他們不斷對外擴張領土。尤其是在遇到難得的明君賢臣時,國土往往都會獲得大擴張。國土擴張的越大,占領越多的耕地,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口,反過來大幅增強國家的實力。”
無咎看了看二人,繼續說道:“國家實力的大增,又能支撐它對外不斷擴張,直到被更大的地緣特性所束縛,或者被更大的鄰國所遏制,擴張的步伐才能停下來。像雍國,從隴西到隴東,再到占領整個關中平原,就是一個由小及大的擴張過程。后來遇到大河與函谷天險的阻擋,加上遭遇河東強大的冀國,才終于停止了擴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