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天妒英才,也可以說是懷才不遇。
一個腦神經醫學博士生,自學計算機技術,一生致力于腦神經和計算機結合的研究,主要研究項目是腦神經信號和計算機聯通,就是人們常說的虛擬現實技術。
他花了六年時間研究理論,開始拉投資。
走過全球各大公司,找過最著名的投資人和投資團隊,但無一例外,所有和他接觸的人,都認為他的技術不切實際,只存在科幻電影中。
有認為他可以的投資人,但投入的資金是無底洞,收益不確定,夭折的可能性更大,選擇不投資。
沒有資金支持,沒有技術設備,他所有的研究只限于理論和論文。
碰壁五年,沒有拉到一分錢投資,家人朋友都讓他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研究,好好工作。
他固執的性格讓他堅持研究下去,只做理論,靠家教維持生計,空余時間全部投入研究中,直到四十歲時,郁郁不得志,又長時間工作,最終猝死在工作臺上。
他死亡后兩周,尸體才被房東在租房里發現。
他發表的論文和研究資料,依然沒被關注。
直到人類發現外星人的存在,開始集全人類之力研究人工智能。
為了讓人工智能具備意識,就朝人類神經和計算機串聯的方向研究,十多年前的衛純的論文在那時被重視。
那些資料和論文的深入研究,讓全球科學界驚為天人。
集中全球頂尖腦神經醫學家、人工智能學家、計算機學家以及物理學家攻關,最終成功開發出人腦與計算機串聯的方法。
林寒當時的意識進入網絡的數字空間,掌管人工智能,就是依靠衛純的【腦神經信號與計算機聯通的理論】開發出來的設備。
衛純被當時的世界評為最可惜的天才。
當時科學界普遍認為,如果衛純還在,腦神經與計算機串聯的技術,將提前十年出現在地球,而人類意識進入數字空間控制人工智能研究,可靠性將更高。
但遺憾,當時的世界沒有衛純,沒有如果。
在林寒的技術庫中,相比后期神級文明的技術,這項技術并不起眼。但他從來沒否認這項技術的意義和重要性。
可以說沒有這項技術,就沒有當初人類的未來。
林寒回來后沒刻意去尋找這個時代的天才,卻不想在這里碰到一個。
在眾多記者和圍觀者的疑惑中,林寒和衛純前往展廳給他們安排的房間。
他們可以說是兩個時代的天才。
衛純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成就了后世林寒這個人工智能學家,才有前世人類后來的故事。
兩人的命運,在某些方面很相似,充滿坎坷。
林寒將資料翻看了一遍。
基本確定就是前世腦神經信號與計算機聯通理論的雛形。
“你加入我公司,專門開發這個項目。所有研究經費和設備,我們公司提供給你,還有最好的研發平臺。”林寒說道。
“真的嗎?”
衛純激動得眼睛通紅。
為了這個項目,他跑遍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專業投資機構,碰壁的次數,他自己都數不清。
他承受著巨大的家庭壓力,還有來自朋友的壓力。
他抱著希望來這個全球技術大會,就是想看看有沒有慧眼識英雄的。
本來他希望不大,因為前面和幾個科技公司的老板介紹過這個項目,費盡唇舌,對方只是搖搖頭,就讓助理請自己離開。
剛才在展廳,他只是想做最后的努力,沒想到林寒居然答應了。
“我自然不會騙你,但你要想好,一旦你選擇加入,你研究的這些資料,將屬于我們公司了。”
“只要你提供資金給我繼續研究下去,我研究的所有技術,都屬于公司的。”衛純斬釘截鐵說道。
他深知,外界不會看好他這個項目。
林寒似乎能看到他這個項目的潛力,而且還說全力支持他研究,他沒有理由拒絕。
他在乎的不是錢,也不是名利,而是他的研究能不能出現。
“好。”
林寒贊賞道。
衛純屬于最純粹的那種研究人,現在看來是真的。
“玲瓏,去擬一份合同。”
林寒喊來秦玲瓏,讓她將衛純的招聘合同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