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灰熊把他當做核心的時候成績難以進一步提升,最后只能送走。
說他不行吧其實他數據始終可以,其實蓋伊就是那種準全明星級別里比較厲害的那種,但就是差那么一點點。
不過,森林狼穩住局勢的時候,灰熊已經把比分追了上來,兩支球隊又回到了一個起跑線上。
下半場,森林狼這邊弗萊和布魯爾等輪換球員發揮并不好。
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但薄弱環節也比較明顯,很難次次都有表現。
幸好灰熊的輪換陣容也不強,雙方可以說是趁著這個時間緩了一下。
末節主力上場,就是決勝的時候了。
第三節結束的時候,張思新再次提醒了球員。
防守上,他們一定要限制住對方的三分,同時也要限制對方兩個內線。
這乍一看有點矛盾,但在末節有限的時間內,卻是可以做到的。
他們要逼得灰熊用個人單打解決問題,不是內線的個人單打,而是外線蓋伊、梅奧那種迎著防守球員的拔起。
那種打法不穩定,剩下的森林狼就可以用進攻解決。
籃球是進攻方占優勢的游戲,他們也不可能完全限制住對手。
他們要做的,就是要讓灰熊進攻變得難一些,效率低一些,然后他們比對手進攻效率更好,就可以拿下比賽。
既然到最后是要拼進攻,那么直接拼進攻會不會更好?
那也是種選擇,但就算是聯盟進攻最好的球隊,也很難一直保持住高效率,好的防守,可以降低拼進攻的難度,這就是贏球的秘訣。
攻防兼備加上球星,就是NBA的不二法寶。
灰熊最后的決勝陣容很明確,就是首發陣容。
但森林狼還是需要根據情況微調,為了限制灰熊兩個內線,蘭多夫和小加索爾,杰弗森要和米利西奇分享五號位。
關鍵時刻的對撞,森林狼表現得更為強勢。
休息了幾分鐘再上場,樂福調整得不錯,上來就命中一記三分。
樂福第三節沒有手感,從而導致森林狼的進攻有點難。
現在他調整了過來,情況就不同了。
畢竟灰熊的內線不好惹,要杰弗森去低位打成功的概率真的偏低,樂福拉到外線情況就要好很多。
而且在防守端,樂福比杰弗森還稍微好使一點。
樂福為什么會得到管理層的青睞,那就是因為他的綜合能力真的不錯,什么都能來一點,各種戰術都能夠用上。
不管精不精,比一般球員就是好用。
樂福上場聯手庫里展現出強勢后,森林狼再次變成了優勢一方。
而灰熊那邊,因為森林狼堵內線,小加索爾只能拉出來策應,蘭多夫想打也要拉出來投籃,效率就低了很多。
他們這時候就必須依靠外線球員大量持球,而康利打球比較合理,就如同張思新預料的那樣,灰熊的進攻更多集中在了梅奧和蓋伊身上。
但梅奧和蓋伊這兩哥們,有屬于迷之自信,沒什么逼數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