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也提升了防守強度,我們的三分更準一點就好了。”張思新說道。
森林狼第三節追上了比分,但沒有能夠趁機獲得優勢。
球隊的三分,除了庫里外,突然又都不準了。
角色球員還只是角色球員,貝里內利并沒有能夠保持上半場的手感。
倒是內線開始崛起,樂福和米利西奇打的好之后,杰弗森休息了一些時候再次上場的時候也打了幾個好球。
湖人本來有內線優勢,但因為意外情況,他們反而成為了弱勢的一方。
大加索爾雖然也是全明星,但他一個人頂不住內線。
大加索爾主要還是全面,但攻防兩端都不是頂級,他力量差了些。
不過球場上風云變幻,上半場森林狼的替補陣容優勢很大,到了下半場卻是湖人發揮更好。
科比下去休息的時候,成為球隊戰術核心的奧多姆爆發了。
其實奧多姆打法沒有什么變化,就是持球推進,組織帶節奏,有機會就出手。
與前面不同的是,他三分線外來感覺了。
后場持球推進,來到了前場倒一下手,三分試著一扔就進了。
張思新也在思考,到時候繼續保持內線的強勢,還是上弗萊跟著奧多姆。
最后想想還是算了,這樣的防守樂福也可以來,而且弗萊也不一定可以把人給弄住,現在內線籃板優勢很猛,要保持住。
張思新思考的時候,球場上肯定不可能停下來等他。
幸好奧多姆的攻擊力也不是很強,不然就可以耽誤時機。
所以很多主教練不是沒有看到問題,只是一猶豫就錯過了最佳調整時機。
有時候等一等會有好消息,有時候等一等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主教練的選擇,一場比賽不能說明什么,但長期下來,就可以看到他們的臨場決定是對球隊有利還是有害。
能夠迅速做出對球隊有利選擇的主教練,就是臨場應變厲害的類型。
張思新屬于平平常常的類型,他會臨場應變,但可能不會格外迅速。
不過他厲害的一點就是,他會堅定的針對計劃中要針對的球員,不會變來變去影響戰術實施。
因為奧多姆的發揮,湖人給科比爭取到了休息時間。
科比末節再上場的時候,雙方的決戰就開始了。
這時候末節已經過了好幾分鐘,湖人稍稍領先。
湖人的陣容,和首發比也有不同,不只是奧多姆代替了受傷的拜納姆,法瑪爾也繼續留在場上。
費舍爾完全跟不上庫里,投籃手感也不行,只能坐板凳。
所以競技體育,很多時候經驗根本不會管用,身體跟不上懂再多也沒用。
森林狼這邊,先是讓杰弗森上來打了幾個低位,最后還是選擇讓樂福和米利西奇留在場上。
現在變成森林狼有內線優勢,湖人的防守也開始收縮。
森林狼這場的三分并不算好,湖人也是根據場上的情況進行調整。
最后幾分鐘,兩隊的防守都強度十足,雙方也兩分鐘多都沒有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