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點忌憚馬刺的三分,張思新暫時沒有讓球隊全面夾擊鄧肯,所以還是給了對方一些機會,馬刺率先獲得了領先。
“希望對鄧肯的消耗戰術有作用。”張思新說道。
不完全夾擊也是故意讓鄧肯多持球打,然后加速消耗他,畢竟對付鄧肯進攻端不怎么好直接挑戰,成功率大低劃不來,只能在防守端消耗就必須想辦法加快這個進程。
現在馬刺靠著鄧肯打的舒服,但要是鄧肯體力下降,后面可能單防都能夠起到作用,到時候馬刺的進攻就會被森林狼限制了。
但能不能成功,森林狼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球場上也只能先看效果。
如果一個戰術就能夠搞定對手,NBA主教練就拿不到那么高的薪水了。
就算是臨場指揮不好的主教練,在一場比賽上也會用上多套戰術。
森林狼現在消耗鄧肯不放對方三分就是一種選擇,這種選擇的收益到底什么樣就要看后面的比賽了。
實際上,還沒有等到鄧肯出現問題,馬刺的麻煩就來了。
開局馬刺靠著鄧肯領先,但他們的外線表現并不好。
希爾和吉諾比利搭檔的后場進攻端始終無法雄起,等到帕克上來才好些。
吉諾比利打替補太久了,他更習慣于持球自己打,而馬刺進攻體系很多時候都是帕克和鄧肯發起,遇到一般球隊可能察覺不到明顯的區別,但顯然森林狼不是一般球隊。
帕克上來后情況正常了,但很快就到了鄧肯休息的時候。
鄧肯一下去,馬刺就出問題了,內線完全干不過。
另外就是,森林狼的替補陣容還是比馬刺那邊威脅性大,弗萊上來兩個三分,瞬間幫助森林狼追上了比分。
鄧肯在低位鑿了快一節才幫助球隊獲得的領先優勢,森林狼隨隨便便兩個三分就追的差不多,感覺不是同一個難度,這誰受得了!
馬刺也對應的上了邦納,可惜邦納沒有三分命中。
關鍵還是森林狼人多,雖然季后賽不能都有表現的機會,但他們有調整的余地,馬刺明顯沒有這種富裕。
看到情況不對,馬刺只能再上鄧肯。
波波維奇這個戰術大師,遇到事情還是只能上鄧肯,其實和那些只知道艸核心球員的主教練也差別不大,只是他聰明一些,遇到弱雞對手會裝逼,不會一直艸核心球員。
這點也很重要,關鍵球員就留到關鍵比賽才猛用,張思新也是這個想法。
但是,有時候也不是核心球員在場上就可以解決問題。
鄧肯上來肯定可以得分,但效率沒有了首節時高。
這就沒辦法了,森林狼也沒有爆發,但球隊的進攻效率比較平穩。
還是那句話,森林狼的進攻點要比對方更多。
馬刺明確要鄧肯得分的時候,森林狼車輪大戰全力限制就是。
對方想靠著鄧肯一個人打死他們,怕是想簡單了一點。
張思新的信心也足了起來,他臉上笑容多了起來,“這樣就好,不用把鄧肯消耗到打不動,只要他效率出現問題,我們就成功了。”
森林狼進攻端還是老樣子,盡量穩住投籃,然后攻擊馬刺的薄弱環節。
上半場最后時刻,樂福接到庫里的傳球上籃打中,比分打平,雙方再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