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顯然有點低估了限制森林狼的困難,第三節森林狼攻防兩端更加平衡,凱爾特人想守住的優勢就那么消失了。
而輪換時期,森林狼的表現并不比凱爾特人差。
凱爾特人沒有了辦法,末節只能拿出最后一招,賭皮爾斯的單打能力。
現在三巨頭能夠持球打的,也就是相對年輕的皮爾斯了。
皮爾斯是力量地板流,給他好的一對一機會,他還是很有威脅,并不會因為年齡大了就下降很多。
但同時他這種打法防守方也容易跟上,所以沒球都要實打實的對抗,消耗肯定也很大。
皮爾斯到了末節,體力也不算保持得很好,所以凱爾特人是賭。
皮爾斯單打到不需要夾擊,這可以讓凱爾特人的進攻變得更容易控制。
有馬修斯在,防守對抗其實沒問題。
當然,要是皮爾斯來了感覺的話,森林狼肯定會協防。
凱爾特人關鍵時刻還是二個內線,只是科斯蒂奇換成了戴維斯。
他們兩個內線可以拉出去中投,但不可以拉到三分線外,所以保羅-喬治這點在防守上還是可以相對靈活。
防守之外,就是看進攻了,張思新還是比較相信球隊的外線實力。
皮爾斯其實開始兩個進攻都沒有命中,但他很快還是利用他的經驗造成了馬修斯的犯規。
造犯規這個能力,除了天賦異稟的球員,還真需要點經驗。
兩隊的進攻效率都不高,但皮爾斯得分后,庫里還是突破進去吸引協防給米利西奇傳了個空接。
這就是庫里的能力,他可以命中不可思議的投籃,然后你認為他會投籃的時候,他又可以持球殺進去,他打進去能夠終結,又能夠傳出好球。
略顯稚嫩的外表給了大家假象,庫里其實技術非常全面,而且并不怎么怕對抗。
就是腳踝有點脆,張思新并不建議他過多的持球突破。
到末節過半的時候,皮爾斯又飆中一記三分。
皮爾斯這個時候有足夠的球權,才有機會嘗試三分。
像是雷-阿倫,被森林狼嚴防死守,連三分線接球的機會都很少。
兩隊其實大部分時候進攻端都比較困難,因為防守都好。
但在有球員得分后,又會有回應球,NBA的賽場上就是如此玄學。
皮爾斯命中后,德羅贊突破打中一個。
接下來,則是一直做配角的喬治在底角命中了一記三分。
這也讓森林狼的領先來到5分以上,凱爾特人頓時有點緊張了。
加內特難得強硬一次,播到米利西奇犯規,但站上罰球線只命中一球。
而韋斯特的三分,也沒有命中。
時間流逝,凱爾特人也被迫進行更多嘗試。
但皮爾斯三分也不中,又輪到森林狼反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