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那小子鬼點子多……但這種死局他能有辦法?
死馬當活馬,萬一呢?
面對吳秘書虛心請教,韓羽大致明白陶廣輝的困境。
“要想富先修路是正確的,日商的要求不過分。”
吳秘書嘆了口氣說道:“但寧安目前拿不出錢來修路……”
想了想,韓羽說道:“如果縣里的意思要500萬投資才肯修路,換個思路到是可以變通一下。”
“哦?”吳秘書精神一振,忙問道:“怎么說?”
“把投資方案擴大,除了日方的項目,還要加上縣里配套產業,以及要改制的單位,一起打包報上去差不多四五百萬。同時,修路的錢分成三塊,廳里100萬,地區50萬,縣里50萬,這樣難度會小很多。”
“這……”沒想到還能這么操作,吳秘書開始認真考慮可行性。
“不如縣里牽頭向上申報,搞一個農產品深加工開發區,產品配套一條龍,直接到蘇浙發達地區招商引資,我看橋南區就不錯。”
吳秘書意識到韓羽并非信口開河,由于歷史沿革,寧安城關主要經濟文化活動都集中于橋北,以至于大橋南北發展面貌天差地別。
但無可置疑的是,橋南的地理位置很好,而且相應的開發建設費用只有橋北的三分之一。
有希望!
吳秘書動心了,他露出笑容,問道:“還有什么要我轉告局長的嗎?”
“展望開發區前景的時候,不妨報高一點,什么一年回本兩年翻番的,畢竟領導高興,對吧?”
吳秘書會心一笑。
這小子無師自通,真是個鬼才啊!
回到局里,陶廣輝聽完一拍桌子,就這么干了!
于是,他帶著方案再次跑到縣里。
“什么?一共二十多個單位,總投資550萬,所以要上經濟開發區!”
“乖乖!老陶,你這一口可是吃成了大胖子啊!”
“怕不是放‘衛星’吧?廳里地區先不說了,就說縣里也沒50萬的修路款啊!”
陶廣輝當即反問道:“要是我能解決縣里的修路款,你們能搞定廳里地區的撥款嗎?”
一把手曾書記開玩笑地說到:“行啊!只要你有本事搞到50萬,剩下150萬我負責!”
陶廣輝拍了拍開發區方案,說道:“我問過建行農行工行,只要縣里同意開發區立項,批50萬修路資金沒問題。”
曾書記愣了愣,他沒想到陶廣輝居然貸款修路,但話已出口收不回來了。
“你們看呢?這開發區要不要搞?”
莊縣長除了公安局還管著交通局,修路的事他自然一百個樂意。
“老陶,開發區不會是爛攤子吧?搞不好你是要負責任的!”
面對莊縣長的潛臺詞,陶廣輝順水推舟,拍著胸脯打包票。
“一年回本,兩年翻番,三年寧安經濟大變樣!做不到,各位領導撤我的職。”
莊縣長笑了笑,說道:“那沒說的,我同意。”
分管農業的李副縣長也深知農產品深加工會給農民增收,這是不可錯的機會,同樣投了贊成票。
曾書記假裝無可奈何地嘆道:“你們這是逼我上梁山啊,算了,豁出我這張老臉,我這兩天問問。”
見一把手支持,陶廣輝大喜。
回到財政局,他開始細化經濟開發區的具體部署,同時與宮本森進一步落實投資意向。
沒料到寧安的回復這么快,宮本森向尾田太郎匯報后,與陶廣輝達成口頭協議:寧安橋南經濟開發區立項,首批一千萬日元投資落地。
夕陽西斜,炊煙裊裊。
站在寧安大橋南端,俯瞰河堤之下疏疏落落的民宅和店鋪,陶廣輝對吳秘書無限感慨地說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