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說什么胡話呢?媽攢下的這些糧票可都是全國通用的哦,咋了,你開學后不用吃飯了?”
楊寧苦笑。
“不是這個意思,媽,我是說,糧票就要作廢了,你留了那么多糧票在手上,不趕在作廢之前用出去,那不就都成廢紙了么?”
這話一說完,楊寧便生出了幾分后悔。
一斤糧票也就值兩毛錢,即便是全國通用的糧票,也只比普通地方糧票貴了幾分錢,三百來斤的糧票,就算全都爛在手上,那也不過是六七十塊錢的小事。
留著當個收藏品,即便將來增值不大,但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不過,這只是自己的想法。
而換做了老媽,要是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幾百斤糧票一下子成了廢紙,她肯定會后悔莫及而傷心流淚。
所以,不能后悔。
“你想想啊,媽,布票,是不是作廢了?”
老媽點了點頭。
“油票呢?是不是也跟著取消了?”
老媽再點了下頭。
“還有肉票,炭票,副食品券,這一樣樣的,不都作廢取消了嗎?就剩下這糧票了,但也撐不了幾個月。媽,你聽我的,我在帝都聽到的消息多,快了,今年的三四月,慢了,今年放暑假前,這糧票啊,是一定要作廢的。”
楊寧的語氣十分篤定,但事實上,他卻記錯了時間。
九一年,率先實行糧食供銷同價政策的只是最南邊的兩個省份,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這一政策,徹底廢除糧票制度的時間,則要來到次年的四月一號。
好在老媽也沒全信了楊寧的話,雖然答應不再花錢買糧票,卻也沒到了要把存在家里的糧票著急用出去的地步。
菜市場非常熱鬧。
很像上輩子的各家小視頻平臺分享的農村趕大集的場景,沒有攤位臺,附近趕來賣貨的農民把貨全都堆在了地上,稍微講究點的,會在地上鋪個蛇皮袋什么的,不講究的,直接是貼地皮操作。
賣雞鴨肉蛋的居多,賣魚的也不少,唯獨賣蔬菜的,只是那么幾家。
這也難怪。
在大棚技術尚未普及之時,冬天里的蔬菜,可選的品種并不多,土豆和大白菜為兩大主力軍,其他的,全都是特種部隊,稀罕的很。
家里早就備下了足夠一冬天吃的大白菜和土豆,想換個花樣的話,家里也存了不少的干菜咸菜,比如干豆角,再比如干黃花菜,還有腌制過的雪里紅和臘菜疙瘩。
老媽腦子里的年貨清單全都是雞魚肉蛋,木得冰箱的日子里,肉類的存儲反倒比綠葉蔬菜容易許多,只需要洗干凈了抹上點鹽巴,掛在陰涼處風干了,存上個二十天一個月的,根本就不叫個事。
將近五斤重的大公雞逮了兩只,三斤多一條的鯉魚拎上了四條,豬肉自然少不了,前天小弟買回家的十來斤五花肉才吃了一半,但老媽還是買上了十多斤的后腿肉。
三十年后的社會,五花肉才是最驕傲的那一部分。
可在三十年前,只有后腿肉才配戴上那價格的皇冠。
還有雞蛋。
單看外殼就知道是最正宗的土雞蛋,皮紅個大,絕對不是吃飼料的母雞能夠下出來的蛋,一問價,一個蛋才要五分錢。
七個蛋就是一斤,一斤也不過三毛五。
楊寧不由激動,一張口便是一句:“包圓了。”
老媽笑罵道:“你個傻孩子,咱家能吃的完這么多嗎?”
楊寧不屑一笑,目測那一攤也就是百十來個蛋。
“怎么吃不完?打明天開始,咱家吃早飯一人一個煮雞蛋,順便再煎上兩個讓老爸帶工廠去當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