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趕在九月的最后一天飛回了帝都。
談判過程是否順利,楊寧不得而知,但談判的最終結果,卻可從韓梅愉快的神情中略知一二。
盧什科夫并未食言,在與韓梅見面之前,將土地租賃批文交到了楊寧的手上。
談判結束后,還抑制不住激動情緒,非要送給楊寧一瓶伏特加,說是轉達老葉同志的一片心意。
另外,盧什科夫還向楊寧透露了一個看似不重要但實則非常關鍵的一條消息。
一周后,他將以老葉同志特別代表的身份率團訪問帝都,核心目的只在于簽署一份正式合約,合約簽訂后,雙方會有半個月的籌備期,隨后便進入合約執行階段。
盧什科夫的潛在目的無外乎告訴楊寧這段時間他很忙,但聽在楊寧的耳朵里,卻瞬間跟他的生意聯系到了一起。
一周加上半個月,也就是二十幾天。
二十幾天后,雙方進入到合約執行階段。
那也就意味著兩國之間的鐵路線將會被官方貨物所霸占。
牽扯到兩邊鐵路的軌道間距差別問題,無論是東線還是西線,于國境線上總是要更換火車輪轂,因而,兩國之間的火車運力并不怎么高。
一天二十四小時,撐死了也就能發出二十趟貨運列車,東西兩條線,加一塊最多四十趟。
一列貨運火車滿載為五十節車皮,一節車皮最多能裝六十噸貨物,四十趟火車,極限裝載量不超過十二萬噸。
而那份合約所涉及到的糧食總量可是一千萬噸之多。
也就是說,從十月下旬開始,一直到明年春節,在那兩條鐵路線上跑著的貨運火車,裝載的貨物只有糧食。
再想從帝都發貨過來,必將成為一件堪比登天的困難之事。
幸虧有盧什科夫的提醒,要不然,還真就耽誤了大事。
楊寧趕緊挨個打電話。
項云龍這邊,十一假那就別休了,把能用上的人全都派出去,瘋狂采購,連同庫存,一定要趕在十月二十號之前裝上車。
魏霞那里,同樣如此,只要能盡快拿到貨,價格高點也沒所謂。
最重要的是馮北倉那邊。
通知工廠,暫停國內經銷商的發貨,趕在下月十五號之前,把從國內經銷商手中截留下來的貨,連同這段時間內的所有產能,全都發到帝都張大志那邊。
至于跟國內經銷商如何交代……
賠錢就是。
愿意繼續合作的,賠給他們一臺五十塊的交貨延誤金。
不愿意繼續合作下去的,百分之一百五的退還他們的定金。
等事情了結之后,讓廠里把賬算清楚,所有賠付出去的款項,他楊大老板一定會只多不少地支付到位。
唉!
怪誰呢?
自個給自個挖的坑,含著淚也得往里跳不是?
好在莫思柯這邊發過去的貨都是些值錢玩意,據說大頭還是幾架戰斗機,并不怎么占用鐵路貨運資源,否則,再影響了他的石油運輸,那可是想哭都哭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