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不由翻起了白眼。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趁著過收費站的空檔,楊寧從包里掏出了一沓綠鈔,甩在了楊林的腿上。
“這一萬米金你拿著,等回去后,自個找個老師,在人家那邊練球,首先要學好了人家那邊的語言……”
楊林卻將這一沓綠鈔還了回來。
“不用,哥,青訓營有老師,西班牙語,英語,都有人教。”
楊寧再翻白眼。
過份了!
丫的。
哥還就不信了,這錢怎么就花不到你身上!
不著急,今天未能得逞還有明天呢,從長計議,慢慢琢磨,總是能想出合適的理由。
到了家,剛好是晚飯時間,老媽做了一大桌子的菜等在了餐廳。
老爸在餐桌旁已然拉開了架勢,開了瓶茅臺,并于自己的面前以及左右兩側的位置上擺放了三只酒杯。
“爸,我不喝酒。”
剛一入座,楊林便捂住了面前的酒杯,使得老爸拎起來的酒瓶僵在了半空中。
“過了年,你就十七歲了,也到了能喝酒的歲數了……”
老爸撥開了楊林捂住酒杯的手。
然而,那酒杯卻被楊林握在了手中,桌面上空空如也,老爸這酒,也只能是倒了個寂寞。
楊林慌忙解釋道:
“爸,我們教練說,喝酒抽煙對運動員的傷害非常大,所以……”
一旁,楊寧抱著妹妹已然笑彎了腰。
一路上被弟弟楊林懟得不成個人樣,這會兒終于有人跟自己做伴了,當然要開心不已。
“酒杯拿來,我替林兒喝。”
老媽要過來酒杯,也算是為楊林解了圍。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著喝著聊著,不知道怎么著,話題就聊到老家的事情上來。
沒說幾句話,老爸臉上的笑容已然不見了影蹤,而老媽也是不自覺地長吁短嘆起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沒搬來帝都前,老倆口愁心的是一家人的生計,搬來了帝都,過上了好日子,老倆口的愁心事不見減輕反倒加重。
楊林憤懣不已為父母抱不平道:
“他們那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家日子過得好!”
老爸長嘆一聲。
事,確實就是這么回事,但理,卻是一個說不清楚道不明白。
老媽娘家那邊倒還好,畢竟有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的風俗,除了舅舅一家,別的親戚,倒也不怎么好意思伸手借錢。
但老爸這邊可就不一樣了。
去年過年的時候,老爸老媽帶著弟弟妹妹回了趟老家,給大伯家留下了十萬塊錢。大伯拿著這筆錢,在村子里第一個蓋起了樓房,于是乎,全村老少都知道了楊老二一家在帝都掙到了大錢。
不伸手過來借上點錢,就好像是吃了大虧一般。
一開始倒也沒啥大不了,這家三十那家五十的,一個月也就是個一兩百塊錢。
可老楊同志的厚道換來的卻是村里親戚們的變本加厲,從不怎么好意思且編足了理由的三十五十的借錢,演變成了現如今一開口就是理直氣壯且無需理由借口的一百兩百。
老楊同志平時每個月的工資都要搭進去一大半,這到年跟前了,估摸著沒有個萬把塊錢,根本過不了這個年……
誰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