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人帶上設備離開電視臺,開車前往今天的拍攝地。
第二期的5種京城美食已經選好,分別是宮廷奶酪、豆汁、爆肚、豌豆黃和烤鴨。
沒錯,他又要對烤鴨下手了。
豆汁對應的是早餐,爆肚對應的是午餐,豌豆黃對應的是下午茶,烤鴨對應的是晚餐,宮廷奶酪對應的是宵夜。
由于錯過了早餐時間,所以豆汁只能明早再拍,今天的任務就是先把午餐、下午茶和晚餐拍完。
第一站,爆肚店。
爆肚是京城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乾隆年間就已經有了,京城的爆肚店有很多,而且每家的年頭兒都很久,至于說哪家最好吃,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畢竟人的口味兒不同,不能給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
徐杰帶隊來到一家距離電視臺不遠的爆肚店,這家的門臉兒不大,但是一看里面的陳設就知道很有年頭兒,仿佛回到十年二十年以前。
此時還不到10點,店里面卻已經坐了很多人,都是上了年紀的,年輕的也有五十左右,他們吃著芝麻燒餅,喝著羊雜湯,桌上再擺一盤爆肚,完全看不出是在吃早上飯還是中午飯。
“幾位?”服務員是一位中年大媽,沒穿工裝,就是在自己的衣服外面系上一個圍裙,這是老館子的特色。
“你好,我們是京城電視臺的記者,請問老板在嗎?”徐杰問道。
“記者?”中年大媽狐疑的的打量了一番徐杰,還有徐杰身后的人,然后轉身走進后廚,喊道:“老板,電視臺的人找。”
沒過一會兒,一個穿著白色廚師服的老頭兒從后廚走出來,一邊用毛巾擦手一邊問道:“電視臺?電視臺找我干什么?”
徐杰連忙說道:“老板你好,我們是北京電視臺《美味的歷史》節目組的人,今天來你這里,是想借用一下地方,拍幾個鏡頭,保證不耽誤你營業。”
拍攝第一期的時候,并沒有與各家店主打招呼,但是這一次不一樣,因為在內容上需要更加豐富,鏡頭也會更多,這就需要與店主協商,要不然很容易遭白眼兒。
“拍節目?我這里有什么好拍?不拍。”老頭兒皺著眉頭說道,脾氣看起來很大。
“美味的歷史?聽著怎么那么耳熟?”剛才的服務員大媽念叨著。
“不就是電視上播放的那個美食節目嗎?介紹京城美食和歷史的那個。”一位顧客聽見之后說道。
“對,對!”服務員大媽連連點頭,目光再次看向徐杰的時候,多了幾分驚訝,一邊伸手指著徐杰一邊說道:“咦,你不就是扮演廚子的那個小伙兒嗎?”
“大媽,你眼力真好,就是我。”徐杰笑著說道。
這時其他食客也都紛紛看向徐杰,“對,就是他,我說剛進來的時候看著怎么那么眼熟呢。”
“那節目挺好看,不光有美食,還有故事,挺有意思的,老板你就讓他們拍吧。”一位食客說道。
“是呀,介紹咱京城的美食和美食文化,咱們應該支持才對。”另一位食客說道。
老板看到食客這么說,臉上遲疑起來。
“老板,拍吧。”服務員大媽也勸道:“咱們也算是為宣傳京城美食文化做貢獻了不是?”
老板聽到后看看徐杰,疑惑的問道:“京城那么多爆肚店,為什么偏偏拍我這個小店?你看我這里,又老又破又小。”
他不是不想拍,而是覺得自家小店太破,擔心上電視會影響生意。
“老板,實不相瞞,我拍第一期的時候,跟大店打過交道,一聽說我們是京城電視臺的要拍節目,很高興,但是又聽只拍食物,連個店名都上不了鏡頭,態度立馬就變了。”徐杰認真的說道:“后來我改去小店拍,那里的老板反而比較大度,所以這第二期節目我也決定到小店拍,親民、接地氣。”
老板怔了怔,看到徐杰這么誠懇,皺著的眉頭也舒展開。
“行,那你們就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