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都是現實的,叫好不叫座是無法打動他們的。
在資本眼中,有的只是收益,只要能給他們帶來收益,他們才會愿意投資。
“看來我有些高估文藝片的市場了。”蘇蕓小聲的對徐杰說道。
她現在有兩部文藝片在手,一部是已經拍完的葉楚導演作品《人間》,另一部是還沒有開拍的許盛華導演的作品《陌路》。
可是以目前的文藝片市場來看,這兩部電影想要有高票房,顯然不可能。
其實許多演員都知道這件事,對出演的文藝片票房也沒有那么高的期望,甚至把文藝片當成是一種鍛煉自己演技、展現自己演技的機會。
當然,最好是能夠獲得一些獎,畢竟文藝片在國外各大電影節上還是非常吃香的,一旦中獎了,頭頂上就多了一個影帝或者影后的稱號,也算是一種加持。
蘇蕓沒想那么多,演《人間》,是覺得這個劇本好,而演《陌路》,是覺得能在許盛華導演手底下學到很多的東西,這對初入影視圈的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提高的機會。
“嗯,文藝青年多事裝.逼用的,真正的文藝青年又有多少?”徐杰說道。
他是傳媒大學畢業的,現在又在京城電視臺文藝節目中心工作,連他自己都不敢自稱文藝青年,可想而知現在的文藝青年有那么的稀缺。
他一直覺得文藝青年只存在于兩個地方,一是傳說,二是網絡,而這兩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永遠都見不著面。
指望這些見不到的人挽救文藝電影,想想都覺得沒希望。
“選影片的時候,我看了一下介紹,導演和演員都還算有名氣,為什么就吸引不到觀眾呢?”蘇蕓覺得很奇怪。
網上支持的人明明很多,可是一到實際行動,就看不到人了呢?
“電影發展最快的這二十年來都沒有人能解釋清楚,你就別考慮這種深刻的問題了。”徐杰說道。
兩人正在議論,影廳大門突然推開,接連不斷的有人從外面走進來,而且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很多。
徐杰愣了一下,眼中充滿詫異,剛說沒人為文藝片買單,突然就進來這么多人,這臉被打的也太響了吧?
難道文藝青年都喜歡最后入場?
不過奇怪的是,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進來之后不是趕緊去找座位,而是抬頭四處張望,好像在尋找什么。
徐杰與這些人一對視,立刻就明白為什么進來這么晚了。
因為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么文藝青年,也不是來看電影的,而是來看他和蘇蕓的。
準確的說,是為了追星才追到這里的。
徐杰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你們倒是把追星的勁兒用在電影上啊!
原本稀松的影廳,瞬間坐滿了人,一些早早就進來的人還覺得奇怪,今天這場文藝片怎么這么多人來看?平時哪怕是大導演的文藝片,都沒見過這樣的場面。
沒過多久,燈光關閉,電影正式開始。
國內的文藝片大多以反應現實為主,而且都是拍十年二十年前的社會,眼下的電影也不例外。
文藝片的敘述方式一般都是不急不緩,和下午“一轉眼”就看完的喜劇片不同,同樣是九十分鐘,這一次卻感覺看了很久。
其實徐杰看的非常認真,但是因為內容代溝的原因,就算知道導演想要表達什么,可仍然會出戲。
電影進入尾聲,馬上就要結束,趁著燈還沒亮,徐杰拉著蘇蕓就往外走。
他知道,等燈亮了,恐怕又走不出去了。
至少需要再來一張合影。
走出影廳,兩人一路跑,直到進入地下停車場,上了車,這松了一口氣。
兩人摘掉口罩,相互對視,不約而同的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