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面色有些變化,遲疑了一下。
“陛下既已立下旨意,吾自不會再說什么,但此次下旨,還要以正天威,莫讓那位仗著神通強大,輕視了陛下旨意。”
這位法家武神語氣依舊肅然,言辭正當。
武帝一聽,眉間閃了閃,最終點了點頭。
“準!”
“那吾等就先行告退。”
已經擬旨,這事情就相當于定下了。
殿內幾位當世大能便告辭。
武帝不言。
接著,便見這幾道香火化身陡然收縮,化作一個光點,最后如泡沫炸裂般消散。
無聲消失在大殿里。
而不久后,一道銀甲人影又負歸。
巡天使茍尋聽召又趕回了大殿。
武帝下旨,命他快馬加鞭。
只是這次下旨杏花山!
茍尋接過帝旨后,走出大殿,面色立馬泛起一絲苦色。
這有點慌啊!
巡天使代天巡守,職權頗大,能見王侯不跪,并可先斬后奏,監察各地百官。
威風凜凜,一般人根本不敢惹。
但是聽到要給杏花山那位兇人傳旨,他心里實在有些忐忑。
只盼望自己順順利利傳達旨意,什么多余的話都不要說,多余的事不做。
反正不要招惹這位兇神才好。
心中想著,出了大殿,便在皇城司馬監里重新換了一匹飛云馬,踢噠踢噠地出了皇城,離了帝京。
到了城外,星光遍野,飛云馬一聲馬嘶,仰身揚蹄,隨后啾啾著直往星空踏去,上了天。
而不久后,帝都東邊的天下山,一個虎步威嚴的身影,在月下下了山。
直往城門外走去,一步數百米。
帝京夜景繁華,此人穿行而過,無人知曉。
而此時,數萬里之外的蜀地,杏花山。
青竹小院,燈火搖曳,窗邊人影。
李玄正伏在案首,謄寫著道藏經文。
筆下嘩嘩,寫的正是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當以為教父…..”
窗外夏蟲吱吱,床邊女娃在酣睡,兩只狗趴在書桌下。
盡管外界對于他的風言風語依舊甚囂塵上,但是小院歲月依舊靜好。
而此時尚不知,有帝王因他在云中大鬧而怒。
不是糾結事情真相或者對錯,只是因他犯了帝王的忌諱而已。
戲劇的是,有大儒相勸,一封敕封召見的帝旨正隨著巡天使,踏月趕路而來!
(ps:我看有人說十二重樓?武帝發怒根本不在意這些事,只是李玄犯了忌諱,聽說過俠以武犯禁沒,就是這種類似意思,感謝“長風明月在”老朋友的500點,繼續求票,書評區被罵慘,求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