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才是中秋,不過姑蘇城的大街上人已經不少了。
除了滿大街應節的月餅之外還有桂花糕團的影子。
“好香啊!”坐在馬車里的香梨早已經忍不住掀開簾子往外看去了。
桂花甜膩的香味委實勾的人食指大動,待被方知慧帶入寒山小筑放下行李之后,香梨便跑出去買桂花糕了。
“就知道吃!”方知慧哼了一聲轉頭看向正將竹筒抱起來的姜韶顏,忙湊過頭去問道,“姜四,這是做竹筒飯的?”
方才檢查行李的時候她可是聽到姜四這丫頭親口說的,說這是用來燜竹筒飯用的。當時她便聽得咽了口水,此時進了寒山小筑自是迫不及待的惦記起了姜四口中的竹筒飯。
寒山小筑雖是客棧,不必自己動手做吃食,不過這于她這個有三成干股的小東家來說不是什么問題。
姜四若是愿意動手,她當然是要配合的。
只可惜姜韶顏聽她如此說來,只是笑了笑之后便搖頭否認了:“不是。”
不是做竹筒飯的?方知慧聽的頓時大失所望,卻依舊不死心的繼續追問了起來:“不做竹筒飯做炒竹筍嗎?”
她以往對碗里的吃食原本長什么樣是不知道的,只管吃,可自從搭上了姜韶顏偶爾也會關注一下所謂的食材了。
竹子原來不僅能看,能做板凳桌椅,還能吃呢!
“你吃的竹筍長這樣?”姜韶顏反問了一句五谷不分的方知慧。
方知慧:“……沒那么硬吧!”
竹子當然不是用來吃的,姜韶顏瞥了眼被封了口的竹筒兩頭,小心翼翼的將竹筒塞到了床下。
這竹筒她另有用處。
比起這個來……姜韶顏轉頭對跟在她身后的方知慧道:“你同我說說明日中秋煙花大會會在哪里開始。”
這座五層高樓的寒山小筑在如今一片低矮,高樓多以三四層為主的姑蘇城中確實顯得視野極好,站在窗邊推窗望去,小半個姑蘇大街都在眼底。
方家別的不提,這錢財卻是不虛的。寒山小筑不僅高,而且位置也極是不錯。
方知慧得意的指向不遠處一片人頭攢動的寬闊平臺道:“明晚會在這里放煙花,江南道一代手藝最好的煙花工匠的手藝你自可放心,這煙花絕不會比你們長安城差的。”
姜韶顏笑著應了一聲點了點頭,目視著煙花觀景臺的位置微微瞇了瞇眼,片刻之后才問方知慧,“楊家別苑在什么地方?應當就在這附近吧!”
若離得太遠如何看得到煙花大會?
方知慧聞言“嗯”了一聲,得意道:“你這個問題我以前便問過了,第一次沒人告訴我時我還特意拿了老師傅繪制的姑蘇城圖對比了一番,而后才發現在那個地方。”方知慧說著指向觀景臺旁不遠處一座密布竹林的小院,感慨了起來,“跟你姜家別苑一樣,楊大人是文人出身,自詡書香門第,種了好些竹子,那個被竹子繞起來的院子你看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