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坐車前往市區,此時沈翊手里又多了一件玉器,正是昨天老人雕刻的“錢生錢”。
這件玉器是今天臨走之前,小鳴的妻子給他的,說是為了表示歉意。
沈翊翻看著玉器,發現蟾嘴銜著的玉銅錢上,多了“高昌”兩個字。
對歷史有所了解的人,肯定知道高昌國這個古西域國家,而這枚錢肯定就是發現數量很少的“高昌吉利”錢了。
“高昌吉利”錢幣是一種特殊的錢幣,這種錢幣在當時并不是市場上流通的用來貿易的貨幣,而是類似今天的紀念幣,用于賞賜或饋贈。
由于“高昌吉利”錢幣發現數量稀少,且絕大多數沒有流通磨損痕跡,制作又極為精整,因此在古玩市場上頗受藏家歡迎。
當然,沈翊關心的是它代表的意思。
他這次來西疆的目的,是為了從老鳴這,得到陰髓玉的線索。而他之前也向小鳴展示了那塊玉佩,而之后,老鳴便做出了“錢生錢”的雕像,現在雕像上又新出現了“高昌”兩字,很明顯老鳴就是在告訴他線索。
至于說老鳴怎么知道他打聽的事情,配一個微型對講機,實在太簡單不過了。
現在問題是,老鳴借“高昌”這兩字,到底向他傳達什么消息。
首先,如果老鳴懂沈翊的意思,那么他需要的線索應該和高昌國有關。甚至有可能就是在高昌國發現的。
但高昌國的范圍也不小,沒有其他線索,就跟大海撈針一樣,相信老鳴不可能會給他一個這么模糊的信號。
那么線索應該是在雕刻了“高昌”的玉錢上。
沈翊記得前世的時候看過一篇文章,對于“高昌吉利”錢幣上的“吉利”二字,有人直觀地認為是“大吉大利”,具有祈福、吉祥的意思,但是,這種推斷是與高昌國當時的歷史文化狀況不符的。
據專家研究,“高昌吉利”錢幣中的“吉利”兩字,應該是突厥語“ihk”或者“ihg”的漢語意譯,意思為“王”,我國古代文獻上一般譯作“頡利發”或“頡利”。因此,“高昌吉利”應該是“高昌王”的意思。
專家猜測,當時鑄造錢幣的目的,首先是加強王權的需要,是其在王國內彰顯王權的最好方式。其次,高昌國是唐朝統治之下的附屬國,在許多事情上都要聽從唐朝的調遣。
因此,在這一點上,高昌國王在心里不服氣,但又不能表現出來,于是就想到了鑄造錢幣的方法。
往深里想,老鳴給的線索,很有可能在這位高昌國王身上。
沈翊前世也只是簡單游覽了高昌國的信息,還真不太清楚,這位末代國王的情況,只記得這位國王好像是被嚇死的。
雖說宋以前的歷史,前世和這個世界一樣,但細節之處,應該多少還是有些差別,于是沈翊拿出手機,上網查詢。
結果發現,這個世界的那段歷史,確實有些細微的差別。
話說,唐太宗貞觀六年,西域焉耆國派遣使者前往長安,朝見唐朝皇帝李世民,并希望李世民可以開通一條通往大唐和焉耆的道路。
李世民對于焉耆人的請求自然是答應了,而此時,處于大唐和焉耆之間的高昌國,卻對大唐和焉耆懷有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