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路嘉笑問道。
元婷婷愣了一會:“這個我也說不上來,就是有那種江南人的獨特氣質,就像幾天前,我爸的江南過來的朋友一樣,有一種獨特的溫文爾雅的感覺。”
大家都笑了起來,不過元婷婷雖然說的抽象,但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再加上各地不同的文化,在一個地方長期生活,確實會受地方的影響,帶有當地的氣質。
元婷婷接著說道:“不過我不喜歡那個人,大老爺們,唧唧歪歪的,一點都不痛快。”
路嘉正準備打聽一下怎么回事,聽到有人進來了,轉頭一看,領頭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是他的朋友元經學,他后面還跟著一位年紀相仿的男子。
元經學先跟路嘉等人打了聲招呼,接著說道:“路師你來的正好,我這里有對葫蘆想讓你幫忙看看。”
說完,跟著元經學過來的中年人,拿出了一只盒子,打開之后,小心翼翼地從里面拿出了一對小巧的葫蘆。
這對葫蘆綰挽成結,圓柔婉轉,別具一格,身高及大小均頗為雷同,雙雙如孿生,尤為難得。
像這種挽結葫蘆市場上比較少見,而且成對出現,又頗為一致,同樣精美的就更為難得了。
沈翊看到,這對葫蘆上還各刻有兩個字,“吉祥”、“如意”,并且感應到細微的氣場從葫蘆上溢出。
路嘉問:“你要我看什么?”
元經學說:“我對法器不怎么精通,你給看看。”
中年人介紹道:“這對葫蘆,是我祖上留下來的,距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而且當初是請風水大量張其亮先生給它們開的光,要不是家里出了事,我肯定舍不得轉讓!”
元經學擺了擺手:“這話你別說了,我剛才就說了,如果是張其亮先生制作的法器,我肯定買不起,你還是到別地去看看吧。”
路嘉說:“這位先生,一般來說,張其亮大師的作品,都會留有他本人的印章,一來防偽,二來還能起到加持的作用,但在這對葫蘆上我并沒有看到。”
中年人有些語塞,半響,他說道:“那這對葫蘆應該是法器吧?”
路嘉觀察了片刻,說道:“我相信,在兩百年前,這對葫蘆肯定是法器,現在么……”
說到這里,他搖了搖頭。
“你這話什么意思?”中年人變了臉色。
路嘉說:“萬事萬物都有興衰,法器也是一樣,你不會以為,一件法器是沒有壽命的吧?法器依據等級,使用的時間也不同,就算不使用,沒有保存好,它本身的靈性也會慢慢減少。你這對葫蘆,在兩百年間,應該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
這番話意思很明白,中年人聞言后,冷笑道:“是不是要說我的這對葫蘆沒用了,然后再用非常低的價格買下來?哼!你們這行的貓膩見多了,想占我的便宜?告訴你們,沒門!”
說完,他拿過葫蘆,放進盒子里,便氣呼呼地走了。
元經學也沒攔著,對著路嘉致歉道:“路師,對不住了,我們這行就是這樣,什么樣的人都有。”
路嘉呵呵一笑:“沒什么,哪個行業都會遇到無賴,我們這行也不比你好多少。咱們做事情,只要對得起本心就行。”
“你這話說的在理。”元經學笑了笑,接著看向沈翊他們:“這兩位朋友是?”
路嘉給雙方做了介紹,隨后提起了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