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之中還包裹著一絲柔情。
在沈月樓清冷的歌聲中,背景畫面里突然出現的是一位身披金甲的青年將軍,而那將軍的扮演者赫然也是沈月樓。
“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你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我們!”
一個身披金甲的青年將軍在畫面中清吟,一名身著僧衣的年輕女尼在舞臺上淺唱,兩個都是沈月樓,畫面卻出奇地和諧。
“好美啊,這才是我心中陸將軍和貞娘的故事。”
“《洛陽伽藍記》劇組真該找沈老師來唱主題曲。”
“一直這樣看下去該多好!”
臺下的觀眾紛紛沉醉在沈月樓唱出的歌聲和勾勒的畫面里。
看過電視劇的觀眾一直都知道這些只是貞娘女尼想象出來的畫面,她和陸將軍自洛陽守城之戰后,一直到她老死都沒有再見一面。
是夢就總會醒的,沈月樓再一開口輕唱,背景畫面中的金甲將軍便逐漸潰散,只留其聲渺遠:
“聽青春迎來笑聲羨煞許多人,
那史冊溫柔不肯下筆都太狠。
煙花易冷,人事易分。
而你在問,我是否還認真?
千年后累世情深還有誰在等,
而青史豈能不真衛書洛陽城?
如你在跟,前世過門。
跟著紅塵跟隨我浪跡一生。”
歌詞和畫面已經講清楚了這段故事,即便從來沒有看過《洛陽伽藍記》的觀眾也漸漸感覺到了其中的酸楚。
一個出征未還,遙望故鄉的將軍,城門失守,國破家亡,他護著他的王逃走,只為等一個卷土重來的機會。
一個苦守不來,遁入空門的女子。若不入空門,她只怕早早就被嫁與他人了。
臺下觀眾的情緒已經完全被陸將軍和貞娘的故事調動,沈月樓也在慢慢醞釀最后一段感情。
到了最后一小節,沈月樓突然把歌詞念成了一段京白:
“雨紛紛,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
我聽聞,我聽聞,你仍守著孤城。
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
緣份落地生根是我們。”
這段老生京白念得幽憤蒼涼,音韻綿長,底下觀眾一聽便沉醉其中了。
“我草,怎么可以這么好聽?”
“這是戲曲老生的唱法吧?”
“半念半唱的韻白可真有味道!”
而接下來,沈月樓更是唱起了地球上《燕京一夜》里面的一段戲腔:
“不想再問你,你到底在何方?
不想再思量,你能否歸來么?
想著你的心,想著你的臉。
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
有了前面整段故事的鋪墊,沈月樓蒼涼的老生念白說完,驚艷戲腔再一開口,現場觀眾立刻繃不住淚如雨奔了。
“我的天,這段戲腔實在太讓人感動了!”
“沈老師最后這兩段京劇用在這里簡直是神來之筆!”
“前面老生的京白是在訴說陸將軍的心聲,而后面青衣的唱段則是貞娘的思念與追索,他們的故事真是太好哭了,嗚嗚嗚……”
“這就是京劇的魅力嗎?直接把感情往上推進了一層。”
臺下觀眾的掌聲和嗚咽聲不斷,沈月樓淡淡唱出了最后兩句歌詞。
“緣份落地生根是我們,
伽藍寺聽雨聲盼永恒。”
唱完一曲《伽藍雨》,沈月樓一斂灰色僧衣,向臺下觀眾鞠躬退場。
臺下觀眾的掌聲如雷鳴一般,倒是無人呼喊,大部分觀眾仍沉浸在歌曲營造的悲傷余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