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分鐘之后,羅金海告訴他制片部的同事已經約好,沈月樓隨即把請客的地點給他發了過去。
……
燕京萃華樓,二樓雅間。
“這位是我們戲曲頻道制片部的易仲暉,仲暉,這位就是梨園大名鼎鼎的沈月樓沈老板了。”
在羅金海的介紹下,沈月樓和易仲暉立刻握手打了個招呼。
易仲暉年紀不大,看著三十出頭的樣子,長相中規中矩,氣質卻十分雍容,想來家世定然不凡。
沈月樓從小就混跡江湖,從皖州鄉下到燕京梨園,三教九流都見識過,早就練出了一雙識人慧眼。
“易老師如此年輕就能在戲曲頻道制片部擔當要職,真是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啊!”
聽到沈月樓的那些恭維之語,易仲暉連忙擺了擺手,一臉謙和笑道:“呵呵,在沈老板面前,仲暉可不敢妄稱青年才俊。”
寒暄了兩句,等酒菜上齊,三人便聊起了正題。
“這部《粉墨人生》紀錄片如實記錄了我與柴荀柴老先生對孫寶林、鞏南平、秦德方等九位梨園宿老的采訪。
近五十個小時的素材一共剪出來四集,按照宿老們的行當,分為生、旦、凈、丑四篇。
其中涉及了宿老們的自身經歷以及其他相關名伶的梨園掌故等。
這九位梨園宿老的粉墨人生本就是一段又一段傳奇,他們見證時代變遷,歷經艱辛與磨難,而正是他們以及他們所代表的老伶工群體對京劇藝術的執著與堅持,才讓京劇浴火重生,在新時代仍然大放異彩。”
聽到沈月樓如此慷慨激昂的陳詞,羅金海忍不住拍案而起,鼓掌贊嘆:“沈老板說得太好了,老藝術家們的執著精神讓人感動,這部承載了他們精神氣質的《粉墨人生》更是意義非凡。
我代表《粉墨人生》節目組免去您使用粉墨人生名稱的授權費用,能與沈老板的紀錄片同名,是我們節目的榮幸。”
易仲暉也慨然感嘆道:“沈老板這部紀錄片的立意與選材都十分高妙,成片的質量也肯定不會令人失望,我們制片部愿意花費一百萬華元買入。”
一百萬華元?
算是很高的價錢了。
這其中,定然有與情懷相關的成分。
“多謝易老師和羅老師了。”
抱拳謝過羅金海與易仲暉,沈月樓又與他們說起了拍攝時的一些所見所聞:“當初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月樓并沒有付給那些老先生片酬。
這九位梨園宿老有的家境殷實,衣食無憂,有的則晚景凄涼,十分落魄,經常要靠弟子或是梨園公會周濟。
這一百萬華元,月樓并不打算自己收下。
我會把這些錢分給紀錄片中的九位宿老,他們若是不收,我就把錢捐到梨園公會,通過公會把錢發放到那些需要救濟的老伶工手上。”
“沈老板真是扶危濟困,樂善好施啊。”
聽到沈月樓的話,羅金海和易仲暉頓時肅然起敬。
一百萬華元,說送出去就送出去,沈老板的人品真是令人敬服。
看到羅金海和易仲暉的欽佩神色,沈月樓不由輕笑著搖了搖頭,端起茶杯相邀道:“月樓把這筆錢的安排說給二位聽,并不是為了博得美名,而是想讓二位知曉,這筆善款里,亦有二位的一份功勞。
月樓只是慷他人之慨罷了。”
端起茶盞與沈月樓遙碰一杯,羅金海與易仲暉互看一眼,心中齊齊感嘆:仗義疏財,不專擅美名,做善事也要把功勞分給別人一份,沈老板真是高風亮節。
這樣的人品,可敬,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