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沒有他的戲份,他也要過來觀看,是因為他得親眼見證柴淵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這對他演好青年柴淵至關重要。
張誠大喊一聲開始,群眾演員和主演各就各位,都進入了表演狀態。
第一場戲是登基大典,恢宏的音樂響起,鏡頭拍下盛大的場面,一個三歲孩童懵懵懂懂的登上了皇位。
那時候,他的眼里沒有江山,引起他注意的是大臣身上的蛐蛐和蛐蛐罐。
沈月樓站在鏡頭拍不到的某座城樓上觀看演員的表演,突然感覺身后有人朝自己這邊走來,回頭一看,竟是朱國平和坂本一郎。
“朱老師,您怎么會在這里?”
沈月樓轉身朝他們走去。
朱國平臉上露出笑容:“我也沒想到您會是這部電影的主演,我和坂本先生是這部電影的配樂師,哦,對了,他還是主演之一。”
沈月樓也笑道:“我和坂本先生之前見過了。”
坂本一郎道:“聽朱先生說您在音樂方面造詣很深,我們想邀請您和我們一起完成電影的配樂。”
“好啊,能夠二位老師打打下手,也是沈某的榮幸。”
沈月樓想了想,直接點頭答應了下來。
配樂師的工作,一般都是電影后期成片剪輯時才開始,只是,張誠導演想要把《末代皇帝》拍得盡善盡美,自然不會按照常規,在拍攝階段,就讓配樂師就參與進來了。
朱國平,華夏著名作曲家,以前曾為多部歷史正劇配過樂,擅長寫恢弘大氣的曲子。
坂本一郎的音樂風格更偏流行,擅長寫一些相對抒情,旋律性更強,適合表現個人命運的樂章。
沈月樓并不十分擅長配樂,即使有著音樂天才之名,又學習了很多樂理知識,在配樂方面,他暫時還是無法與朱國平和坂本一郎相比。
加入他們的配樂團隊,沈月樓的作用更像是一味催化劑。
他對《末代皇帝》的劇本研究很深,對故事里各個人物的命運以及華夏歷史文化也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后來接觸中,沈月樓的話常常能啟發朱國平和坂本一郎,讓他們寫出的音樂與電影畫面更交融,更加貼合人物當下的情緒以及未來的命運,并為他們的音樂添上一絲獨特的華夏古典美學韻味。
進組第三天,加入電影配樂團隊第二日,在皇城某座大殿中,沈月樓、朱國平和坂本一郎以及其他十多名輔助樂手正在觀看昨天張導拍下的素材。
從登基大典開始,一直到雍親王把自己的小女兒德芳郡主送進皇宮為止。
由于皇帝年歲太小,在宮中太過孤單,攝政王柴灃便將自己兩歲的女兒柴玉釧送進皇宮,作為柴淵的玩伴。
看完這些素材,朱國平說道:“還是先從片頭曲說起吧,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開場之后,咱們首先要定下一個基調,《末代皇帝》這部電影有史詩般的宏大敘事,開場第一幕又是以大周皇城為背景,所以,我建議配樂應該以恢弘悲壯的曲風為主。”
聽了朱國平的話,坂本一郎沉吟片刻,方才說道:“在我看來,《末代皇帝》雖是一部史詩,但本質上仍然是一部個人傳記,它更多講述的是與個人命運有關的東西,應該以蕭瑟悲涼為主色調。”
悲壯與悲涼一字之差,曲風卻是千差萬別,二人僵持了一陣,誰也說服不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