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著優美的身段,沈月樓唱完一段繞池游,小丫鬟春香就接唱道:“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端坐在舞臺中央的座椅上,沈月樓輕聲念道:“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小姐,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闌。”
叫丫鬟春香取來妝鏡臺,沈月樓忍不住配合著音樂聲唱了一段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沈月樓這一大段軟糯、細膩的“水磨調”一唱出來,直接就把臺下絕大部分觀眾給唱懵了。
這這這……,超綱了呀!
臺下這些觀眾中雖然很大一部分是瀛洲的飽學之士,他們懂得華夏語,甚至,對不同戲曲的腔調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沈月樓這段昆曲唱得乃是中州韻,不同與華夏的普通話,而且,就算他們聽得懂中州韻也沒用,他們還需要懂得文言文。
這也是昆曲一向被認為門檻高的原因,就算是在華夏,也有很多人聽不懂里面的古雅戲詞,更別說這群瀛洲人了。
坂本一郎和坂冬玉三郎兩位華夏通面面相覷,也沒聽出這段戲詞的意思。
不過,雖然沒有聽懂戲詞,但他們對沈月樓唱腔和音韻以及身段表現出來的美體悟更深了。
坂本一郎用力鼓掌,坂冬玉三郎則是搖頭嘆息,對沈月樓的藝術造詣充滿了仰慕。
手勢、動作甚至演唱時的神態和口型,無一不美,美不勝收。
其實,杜麗娘這段話的意思翻譯過來也十分簡單——哇,我好美,今天又是美美噠的一天。
所以,臺下觀眾所看到領悟到的感覺都是對的。
甩袖、開合折扇,與簡小蘭配合著做出一系列優美的組合身段,沈月樓的臉上還情不自禁流露出自戀以及渴慕愛情的閨怨。
“來此已是花園門首,請小姐進去。”
跟著簡小蘭入園,沈月樓口中忍不住念了兩句蘇白:“進得園來,看畫廊金粉半零星。”
入得園中,簡小蘭曲膝搖手朝前一指:“小姐,這是金魚池。”
“金魚池,池館蒼苔一片青。”
看到金魚池塘邊的樓閣前青苔茵茵成片,杜麗娘忍不住就想往園林深處游賞。
春香卻相勸道:“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這里的后半句小金鈴有一典故——唐玄宗天寶年間,寧王李日侍在春暖花開的季節,讓下人用紅絲編織成繩子,上綴金鈴,系于花上。
每有鳥兒落在花上,便令看守人員拉繩索把鳥兒驚走。
后世便以“金鈴”用為惜花的典故。
春香這里,一是怕草上的泥弄污了小姐的新繡襪,二也是怕小姐踩壞了這滿園的艷麗春花。
聽到簡小蘭的話,沈月樓卻搖了搖頭道:“春香,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簡小蘭一捏團扇,使個身段,拉長音道:“便是。”
曲笛和三弦聲響起,沈月樓橫握折扇,簡小蘭豎拿團扇,二人身體相對,配合著做了一個錯落有致的身段。
一邊做著組合身段,沈月樓一邊還不忘唱起在地球上的那段千古名段皂羅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