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演下去,時間已經是十幾天以后了。
阿慶嫂接下任務之后,就把傷兵藏在了村里隱蔽性頗高的沙奶奶家里。
通過傷兵們與沙奶奶的日常談話,臺下軍人都對瀛洲兵士和偽軍的行為深惡痛絕,與傷兵與人民同仇敵愾起來。
沒過一會,瀛洲兵掃蕩的信號傳來,阿慶嫂連忙帶著傷兵轉移。
看著瀛洲兵掃蕩的架勢,臺下的觀眾都為阿慶嫂他們捏了一把汗。
果然,阿慶嫂剛把傷病轉移走,瀛洲兵后腳就趕到了。
瀛洲兵的戰斗力雖然很強,但人數畢竟不多,只能號令本地投靠他們的偽兵去搜尋。
第三幕演得是本地“忠義救國軍”與瀛洲兵勾結的全過程。
鄒寅生是瀛洲兵派來的代表,胡傳魁是“忠義救國軍”司令,刁德一是參謀長。
本來胡傳魁搖擺不定,卻刁德一的鼓動以及鄒寅生的拉攏慢慢投向了瀛洲兵的懷抱。
看到這里,臺下脾氣火爆的軍人已經忍不住開罵起來。
“草,偽軍太可惡了,比瀛洲兵還該殺,還可恨。”
“是啊,就算你不能做到以身殉國,可你總不能幫著外人來追殺華夏人啊。”
“忠義救國軍,我呸,這名字起得真特么諷刺。”
……
大幕緩緩拉開,舞臺中央掛了一張“春來茶館”的招牌。
招牌下方左右各有方桌一張,方凳兩個。
不一會,瀛洲兵上來之后,桌椅茶具均遭破壞,屋外涼棚東倒西歪。地下有一些斷磚碎瓦,春來茶館的招牌也被扔在地下。
“看看,叫他們糟蹋成什么樣了!”
瀛洲兵走后,群眾們慢慢上臺,沈月樓飾演的阿慶嫂也在其中。
上前撣干凈招牌上的泥土,對著觀眾,亮出招牌上的字樣,然后掛起招牌,打開放置茶具的柜子繼續開張。
阿慶嫂的身份赫然是這間春來茶館的老板娘。
“哈哈哈,阿慶嫂好淡定啊,這種情況早見怪不怪了。”
“畢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物。”
“迎來送往的茶館老板娘,這個設定很出彩。”
……
警戒四周,確認瀛洲兵已走遠,沈月樓忍不住唱了一段西皮搖板:“敵人“掃蕩”三天整,斷壁殘墻留血痕。
逃難的眾鄰居都回井,我也該打雙槳迎接人。”
接人自然是接沙奶奶、沙四龍以及那群躲藏起來的傷兵。
只是,阿慶嫂剛準備把傷兵接回來,卻聽群眾中有人喊道:“胡傳魁的隊伍快要進鎮子了!”
他來了,怎么瀛洲兵前腳才走,他后腳就到了呀!
阿慶嫂心中起了懷疑,忍不住上前查看,正看到胡傳魁和刁德一帶著幾十名兵丁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