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完導師的陣容,主持人盧兆磊隨即開始了節目賽制的介紹。
“本節目分初賽、復賽、復活賽和半決賽和總決賽四五個賽程,初賽四場,由觀眾投票從四十名樂手中選出十二位樂手參加復賽。
復賽兩場,兩兩對決,最終,選出六位樂手參加半決賽。
其后,復活賽再由四位導師和觀眾一同選出兩位淘汰選手與六位已經晉級的樂手一起參加半決賽的角逐。
半決賽八進四,選出四位樂手參加總決賽,總決賽的前三名將代表華夏去參加世界音樂大賽。”
介紹完賽制,盧兆磊立刻往下走起了流程:“接下來,比賽正式開始,有請本場第一位樂手馮舍給大家帶來一首華夏古樂曲《登高》。
馮舍畢業于華夏音樂學院,器樂二胡專業。”
……
沈月樓端坐在后臺房間,一臉認真地聽取著臺上選手的演奏。
有一說一,節目組的眼光和審美十分不錯,準備工作也做得十分充足,這些選手的實力都可謂是出類拔萃。
甚至有幾個,讓沈月樓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然,與自己相比,他們還是有一小段距離的。
沈月樓被安排在最后一個出場,這是《國樂盛典》幕后音樂團隊的制作人們對“綴玉軒主人”實力的評定。
在他前面,是一個潘紫蘭的古琴樂師。
只見她上衣著一件淺綠色小碎花短襦,下裳著一條淡赭色纏枝紋曳地長裙,腰垂一束緋色腰帶,內衫加了半臂,外佩蜀錦披帛。
兩臂環有臂釧,雙足上綴著灰白鴉頭襪,足下還踩著一對金蹙重臺履。
挽墮云髻,髻間插著一枚簪花釵,描小山眉,眉心畫著一簇桃花妝。
明眸皓齒,眼波如水,嬌靨上的兩朵淺淺梨窩還用了一些胭脂點染。
朱紅色的胭脂自梨渦處向兩頰暈開,繪出了兩道紅色的月牙形紋飾,形如弦月,狀似傷痕,看著美不勝收。
見臺上來了這么一位氣質絕佳的古典美人,臺下觀眾立刻眼神一亮,不由得驚聲贊嘆起來。
“哇,不愧是學古琴的小姐姐,氣質真好。”
“嘖嘖嘖,這么一位古典美人站在臺上,就算她完全不會彈琴,也是賞心悅目啊!”
“小姐姐長得好美,名字起得也好,紫蘭紫蘭,氣質如蘭。”
……
在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中,潘紫蘭開始了自己的演奏。
輕撥琴弦,一陣悠遠的琴師自她的指尖緩緩流淌出來……
華夏古曲《溪山月》。
旋律起伏有致,綿延不斷,用優美動聽的琴聲描摹出了月光照進山澗的情境。
端坐在后臺房間,沈月樓不知底下觀眾會如何想,他只覺得自己瞬間就愛煞了臺上那個女琴師——所彈奏出的那種古風古韻。
聽到此處,他不由得想起了地球上劉鶚先生在《老殘游記》中寫到明湖山居里聽完王小玉的美人絕調時所發出的感慨: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
五臟六腑里,像被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
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