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陛下想要有所作為,百官們不許。百官們呢,相互攻訐,彼此推卸職責。武官們個個似童養媳一般,大氣不敢出,生恐自己妄議軍事,而給自己招來禍端。京城數十萬君臣和君臣,竟無一人可以擔當。”
孫承宗還能說什么呢?
皇帝本來該是負第一責任的,可其他的人,卻不允許他做不理智的事。
本來武官是應該負責軍事的,可是武官呢……卻根本不容許議論這些事,因為你議論,就可能有御史彈劾你圖謀不軌,就算現在沒有人找你算賬,將來也遲早要將你挫骨揚灰。
結果就是,一群半輩子都待在京城的文臣們,在這里為了怎么退敵而爭的面紅耳赤!
可你說若真有于謙這樣的人站出來也就是了,可偏偏……大家只是罵,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挺身而出。
因此,這在孫承宗看來,如此的混亂,是理所當然的,不亂才怪了。
黃立極皺眉不語了許久,才道:“陛下不是已命你都督京城防務了嗎?”
孫承宗搖頭,帶著無奈道:“都督京城防務沒有用,得有兵,得有糧,得調撥軍馬!可是老夫能調撥一兵一卒嗎?這出戰二字,老夫若是開了這個口,便立即要招人痛罵。現在大家都指望著陛下召各路兵馬勤王呢,讓京城十幾萬軍馬,給他們守好京城,再讓外地的軍馬在城下和建奴人決戰,他們便可在城頭上作壁上觀……”
黃立極嘆息道:“大明若亡,此等只計門戶私利的舉動,必是其中的緣由。”
正說著,此時卻有宦官來了,直接就對他們道:“兩位閣老,司禮監那兒傳來了條子,說是命內閣擬一道旨意。”
黃立極抬頭:“什么旨意?”
“頒詔勤王!”
黃立極一愣:“陛下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宦官道:“奴婢也不知,只是奴婢聽聞,張百戶……張靜一張百戶他……率新兵三百,出擊薊縣,與建奴死戰去了。”
好家伙……黃立極倒吸了一口涼氣。
其實黃立極并不怎么喜歡張靜一的。
畢竟大家年齡有代溝,而且黃立極是文臣,他張靜一是武官,可此時……卻也不禁動容起來。
倒是孫承宗緊張起來。
他詫異的起身,朝著那宦官怒吼道:“你說什么?”
宦官嚇了一跳,卻還是道:“張靜一……擊賊去了。”
孫承宗頓時神色黯然下來,口里幽幽地道:“知道了。”
說罷,他擺擺手,嘆了口氣。
黃立極似乎能理解孫承宗的感受:“孫公似乎沒有看錯人。”
“還是看錯了。”孫承宗搖搖頭道:“本以為是個人才,誰曉得,終究還是少年氣太足,銳氣有余,而終究還是欠缺了智慧,雖有大勇,卻還是可惜了……”
公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
從昌平出發前往薊縣并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