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認為他是武官,自然對他加以防范。遼將視他為外來戶,不是自己人,也是各種掣肘。
也只有在這東江鎮里,毛文龍有著極高的聲望。
譬如歷史上,這個孔有德在毛文龍被誅殺之后,極為不服,索性降清,最后在滿清那兒,貴為了親王,臨到老了,卻每日將‘大將軍’(毛文龍)掛在嘴邊,說到大將軍的時候,便眉飛色舞。倒是對其他的人和事,不愿多提。
此時,毛文龍繼續道:“陛下以國士待我,我這條賤命,就是陛下的了!爾等諸兄弟,歷來與我生死與共,到了今日,我欲死戰,你們自己決定吧。”
孔有德聽罷,哪里還敢應?他最欽佩的便是毛文龍,莫說是他,其他如耿仲明、尚可喜等人,也是對毛文龍死心塌地的。倒是對于朝廷,他們的心卻早已寒了。
如今毛文龍話說到這個份上,孔有德便道:“知道了,大將軍既這般說,我等從命便是。”
于是浩浩蕩蕩東林軍,在后續的補給海船抵達之后,便開始登上艦船,預備朝遼東腹地繼續進發。
而此時此刻,毛文龍也奏報,懇請出戰。
東江軍大小艦船數百艘。
當然,所謂的數百艘艦船是有水份的,絕大多數,其實就是載重幾十人的小破船罷了。
毛文龍則愿一齊隨軍進發。
此時,天上已開始下雪,在海霧升騰,大雪皚皚之中,一隊隊的東林軍,全副武裝,奔著碼頭而去。
對于這些軍馬,東江人是很陌生的,他們覺得這支軍馬過于齊整了。
在他們的印象之中,軍馬就該像東江軍一樣,個個穿著破絮一般早就殘破不堪的棉甲,有老有少,咧嘴便露出黃牙的樣子。
人們默默地看著這支軍馬登上了艦船,絕大多數人只是嘆息。
“可憐啊,去襲沈陽,這一支學生模樣的兵,怎么是對手啊……”
人們惋惜著,東林軍的承諾,并沒有給太多人帶來回到故土的希望,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惋惜和眼帶憐憫。
數日之后。
海州、復州、金州等建奴的軍鎮遇襲,大量的東江軍出現,在拂曉的時候,發起了襲擊。
連續七八個建奴人設置的堡壘,本就是為了防范東江軍的。可這一次,很奇怪,以往一旦出現了東江軍,建奴人勢必出戰,而東江軍不敢直面他們的鋒芒,往往與之游斗。
可這一次……建奴人不見了。
只剩下少量的建奴人,和他們的漢軍營,都只龜縮在堡壘之中。于是東江軍開始在堡壘之下,收攏遼民,擺出一副要大舉進攻的架勢。
另一邊,一支孤軍卻直接自金州附近登陸,而后……浩浩蕩蕩的直接朝沈陽進發。
沈陽、撫順、鐵嶺一帶,乃是建奴人的巢穴所在,防衛最是森嚴。
可在一個叫尚可喜的向導帶領之下,東林軍一路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