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議的記錄,火速送到了西苑里頭的天啟皇帝手上。
天啟皇帝一看廷議的文牘,臉色頓時一變,就立即勃然大怒,罵罵咧咧地道:“黃立極又如此,如此沒有擔當,留之何用?”
對于這份文牘,一旁的魏忠賢也已經看過了,看了看天啟皇帝的臉色,魏忠賢道:“其實黃公的意思,是希望陛下圣裁,畢竟此事關系重大,他不能做主。”
“他不能做主,就諉過給朕嗎?”天啟皇帝很是不爽地道:“不要以為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這樣的首輔……有何用處,他是撞鐘和尚?”
魏忠賢便乖順地道:“是,黃公實在萬不應該。”
天啟皇帝惡狠狠的道:“不如撤換黃立極……”
魏忠賢點點頭道:“陛下此意甚好,奴婢……奴婢以為就該如此。”
天啟皇帝奇怪的眼神看著魏忠賢:“你既然認為朕做的對,為何說話支支吾吾?”
魏忠賢咳嗽一聲道:“奴婢不敢說。”
“說罷。”
“陛下若是令黃立極致仕,那么誰可承擔首輔大任?孫承宗嗎?孫承宗性情如火,確實勇于任事,可是陛下……首輔是宮中與百官的橋梁,承上啟下,為君分憂。而一旦孫公任首輔,勢必嫉惡如仇,到了那時……奴婢恐怕,許多事都要掀出來了。”
“掀出來便掀出來!”天啟皇帝道:“有何不可!”
魏忠賢耐心的道:“掀出來,那么宮中和百官,就會為許多的小事而吵鬧不休……那么國家大事怎么辦呢?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抓住幾個重點的事去推行,其余的事,難得糊涂即可。若是天下的事,事事都關心,那么就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黃立極確實圓滑,可他的圓滑,恰恰將許多的麻煩,都消弭于無形,他確實有時裝糊涂,可正因為這裝糊涂,才讓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最終壓了下去,天下不可無孫公這樣勇于任事的直臣,也不可無張老弟那般的干練之臣,其實,也離不開黃公這樣,平息事態,和一和稀泥之人。”
“陛下總攬朝綱,要治億萬生民,君臨關內關外,單單關內十三省,便有州府一百九十四,縣兩千七百五十五,至于鄉亭,更是無以數計。正因為有這三者,才可令天下相安,缺了哪一個,都不成啊。”
天啟皇帝一頓火,沒發出去,便只好給自己找臺階下,道:“朕看黃立極平日里還算勤勉,只是小心思極多,便不懲戒了。不過今年,他幼子的恩蔭詔書,就先壓一壓,朕還是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魏忠賢便討好地笑道:“陛下實在圣明,奴婢時刻聆聽陛下決斷,受益匪淺。”
天啟皇帝擺擺手:“少說這些,朕欲以張卿為督師,力排眾議,卿看如何?”
魏忠賢笑盈盈地道:“奴婢以為,若是張老弟出馬,必可佑我大明百姓平安。陛下慧眼識珠啊。”
天啟皇帝點頭道:“那就召張卿來,朕先交代他一些事。”
魏忠賢自是不敢怠慢,火速讓人去請張靜一來。
張靜一此時則在北鎮撫司里,滿心在為閩粵千戶所之事擔心,因而低頭看著一份份的奏報,心里思量著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