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天啟皇帝也勃然大怒,立即召內閣諸學士覲見。
黃立極等人忙是請見。
不等他們行禮,天啟皇帝道:“諸卿自己看看吧。”
說罷,命宦官將奏報送至他們手里傳閱。
大家看過之后,都不吭聲。
天啟皇帝道:“身為督師,豈可如此不務正業?”
黃立極尷尬的道:“陛下……公務閑暇……”
“這是公務閑暇嗎?這都什么時候了?”
“陛下……”倒是禮部尚書楊景辰咳嗽一聲,道:“臣倒以為,歷來統兵者,大多好此道,并無什么不可。”
自吏部尚書調為了工部尚書,期間又有尚書致士,因而這六部的部堂,進行了一些調整,如今新任的禮部尚書,卻是楊景辰,楊景辰此人,也是翰林出身,而他的名聲很大,其中最大的功績,便是任《三朝要典》的副總編撰。
別看《三朝要典》只是一部書,這這一部書,卻大致相當于是《永樂大典》,在這個時候,編修要典乃是大臣最重要的職責,譬如這《三朝要典》,總編修往往是內閣大學士,當然,大學士很忙,只能負責一些校對的工作,這真正編修的事,就落到了像楊景辰這樣的副編撰身上。
這可是肥缺中的肥缺,因為修書幾乎是所有大臣們夢寐以求之事,不但名留青史,而且也代表了你的學問一定高深。
而學問……則是讀書人入仕的最重要衡量指標。
《三朝要典》一修成,楊景辰便立即任了禮部左侍郎,不久,就升尚書,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天啟皇帝看了楊景辰一眼:“什么叫并無不可?”
“陛下,古之儒將,都是如此。”楊景辰道:“夫大勇者,臨危不亂,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歷來不都是如此的嗎?陛下息怒就是了,臣以為,王公如此,倒顯得他頗有信心。”
天啟皇帝:“……”
張靜一忍不住道:“古之儒將的所謂典故,十有八九都是野史牽強附會,不過是順應大家心里的胃口而已,哪一個統兵的大將,不是日夜操勞,殫精竭慮,日夜顛倒,哪里來這么多的雅興。我也統過兵,每一次臨戰,都焦慮的不得了,生怕有所疏失,何況還是這六省都督。萬萬人的生死都掌握在手里。”
楊景辰微笑,用頗有幾分看毛孩子一般的眼神看著張靜一,笑吟吟的道:“這不一樣,下官說的乃是儒將,不是都督這般的武臣,文武有別嘛。”
天啟皇帝:“……”
隨即,天啟皇帝怒視黃立極。
你是首輔大學士,你總要說句話吧!
而黃立極,面上還算平靜,內心里卻是翻江倒海,只忍不住想要吼出:“你們不要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