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三道聲音,響徹天穹。
通天浮屠順勢停滯半空,隨后就見除了那被揭根底,歸屬于北地大軍閥張麻子麾下的大將高天賜外,很快又有二人現身出來。
先是一大漢,身量雖不如高天賜卻也不弱太多,打扮則更騷氣。
只見他頭戴金冠,身穿金銀鎖子甲,手持一柄兇光涌動的方天畫戟,座下赫然是一頭長有三顆頭顱,渾身漆黑鱗甲,肋下生一雙黑羽大翅的異種妖獸。
此人容貌面目頗為英武,氣度倒似是個凡俗王朝大將軍,而非洞玄境修士。
其臉上有第三只眼,卻不長額上眉間,而是在下巴處,瞧來很是怪異。
不曉得他與和尚有什么仇怨,還未與陶潛見面,先罵他是土包子。
緊隨著下巴眼大將而來的,是一位年輕小將。
這小將劍眉星目,容貌英俊,著一身黃袍鎧甲,一手持寶劍,一手持神弓,所施遁法很是玄奇,話音剛落,其周身便見得一道道天兵、神將似的虛影消散,顯是某種喚來神將搬運自身飛遁的術法。
這三人,個個都如將軍般,無一符合凡人眼中的修士外相。
但他們身上氣機,卻都直沖云霄,竟都已達洞玄圓滿境,已破通神一關。
三人前后各說了一句,聽來都有矛盾。
走出佛塔的陶潛云容正一頭霧水,交游廣闊甄慈恩傳音過來道
“師尊,大師,這三人皆是從外省來的軍閥大將。”
“那騎肉山的丑漢兇魔喚作高天賜,號血魂魔君,是北地最大軍閥之一張麻子麾下大將,傳言其修的是上古魔道秘冊血魂經,煉有兩件威能絕倫的魔寶,一是萬魂幡,二是血膿刀,嗜血嗜殺,在北地是令人聞風喪膽旳兇魔。”
“那下巴長眼睛的大將,名為耶律保山,號妖瞳大將,是漠北大都督耶律祿山之義弟,傳聞其兼修魔、妖二法,除卻一身魔道神通外,還煉出一顆元妖攝命真瞳,只是在煉法時將那妖眼按錯了地方,這才如此怪形怪狀。”
“倒是那年輕小將,應算作是道門修士,其名喚作石中生,號無憂仙郎,本是太平軍殘部,修的是太平道經,后被近些時日崛起的天驕潛龍姒洗心收服,此人乃是天生的道門種子,傳聞參玄宗、南華宗都有長老欲收他入門,只被他拒了,一心要替姒洗心打江山。”
“這三人,以及他們麾下大軍,應是都收到了魔佛寺的請柬,要去省城參加佛誕法會。”
“此地距省城僅剩三百里,怪道能與我們遇上。”
甄慈恩傳言落定,陶潛立刻曉得浮屠外三人來歷。
他的目光,當先便落在那騎著肉山的高天賜身上。
這個兇魔如何,陶潛并不在意。
此時心念卻是莫名想起,先前在天南省,膏人城中,打過交道的另一位天驕星魁宗真傳,李茯苓。
“李茯苓雖是左道大派弟子,但為人正派,素有任俠之氣,更差點就成了少清派弟子。”
“這般人物,既愿輔佐張麻子六十年,想來這個大軍閥雖是狡詐心黑,應也是有些可取之處的。”
“可又收下高天賜這種變態兇魔,不知該作何解釋”
“李茯苓可瞧過此兇魔作惡,若瞧見了不出手斬之,能過得了心魔一關”
陶潛心中暗想時。
外界又生變化,三個軍閥大將沒等到那無垢佛子現身,倒是立刻又有幾人趕了過來。
這第四人,似與那喚作“耶律保山”的軍閥有恩怨。
人尚未現身,陰陽怪氣同時又狡詐泄人根腳,揭人傷疤的聲音先傳了過來
“石兄這就有所不知了,耶律道友非是瞧不上無垢佛子,他是瞧不上所有佛門修士。”
“卻說耶律道友幼時碰見過一個癩頭妖僧,誘了他去山中破寺當奴,燒火做飯便罷,更時不時要凌虐于他,勞他泄欲之類。”
“耶律道友也是個性子堅的,隱忍數年,待那妖僧異化入魔時一柴刀送其歸西,奪了一卷毒身經,至此踏足修行界,這才有了后來被耶律祿山看中收為義弟的際遇。”
“耶律道友如今已有成就,卻始終不改對佛門之看法,喊無垢佛子一句南海來的土和尚,已是給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