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為啥就變成這樣了……
林子然搖搖頭出了門,然后直接前往前頭的鏡宮,今天上午有海軍會議,下午還有近衛軍會議呢,等到明天還有一場陸軍會議。
三場會議的內容很類似,那就是討論未來發展問題,也就是根據目前性質以及未來的發展,給陸海軍以及近衛軍的未來發展定下調子。
而更嚴格來說,其實調子之前就已經確定下來了,現在的這種正式會議只不過正式公開的確定下來,形成正式文件而已實施而已。
這也是大恒帝國林氏王朝政治的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其實很多大事往往是在正式的討論會議之前就已經是統一了意見。
而統一意見的地方也不是在這些正式的大規模公開會議上,而是在參務院內。
在林氏王朝里,真正的核心權力機關是參務院,參務院內的參務大臣有不同部門的重臣所組成,帝國剛統一的時候只有七人,后來林子然又是增加了六人,把參務院內的值班大臣規模擴充到十三年人的規模。
有軍方的將領,也有內閣文官,但凡是重大事項都是會在參務院內先小范圍討論,統一了重臣們的意見后,才會進入這些正式的會議里進行象征性的討論。
所以不了解帝國政治體系內情的人,就會發現大恒帝國的每一次公開報道的那些規格非常高的正式詭異,都是非常的和諧,并且意見統一的,基本不會發生什么大規模的爭論。
下午的近衛軍軍務會議上,也是沒有什么太大的爭論,在之前林子然就已經是和近衛軍的主要將領們交換了意見,并統一了近衛軍內主要將領的思想。
最后在會議上提出來了近衛軍的若干未來建設要點,林子然正式批準之。
近衛軍的未來建設重點,是完善體系作戰力量!
把近衛軍從單一的陸軍兵種擴充為陸海兵種,近衛軍將會正式建立近衛軍艦隊,使得近衛軍擁有自己的艦隊以便運輸,對陸支援,使得近衛軍成為一支擁有陸海力量的綜合性的皇室近衛部隊。
當然了,近衛軍的艦隊主要還是以內河、近海作戰為主,遠洋作戰并不是的發展方向。
為此,近衛軍在設立近衛軍艦隊后,將會籌建一支在鏡河流域內作戰的內河炮艦隊,以支援近衛軍地面作戰部隊。
計劃通過后,后續的近衛軍將會擁有三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一個野戰炮兵旅、一個宮廷守備團、兩個要塞守備團、一個內河近海艦隊,總兵力約七萬人。
近衛軍的改革并不是獨立的,而是大恒帝國最近兩年軍事改革的一部分,海軍也是在改革,陸軍也在改革,甚至連最高層的指揮機構都是有所改變。
政務院內的陸軍部和海軍部在乾圣六年的時候就已經被合并為軍務部,而設立軍務部其實就是為最終軍事改革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