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里薩人在建立的第二道防線,毫無疑問是成功的。
他們參考了過去的諸多戰例,并直接參考了現在西方大陸里的可凱爾帝國以及瓦利亞帝國之間的西部沿海戰場的雙方密集的戰壕體系。
最終在北方半島的最南部,靠近南方大陸腹地的一片狹小區域里,建立起來了橫跨東西兩海岸的戰壕防線。
為此,他們緊急動員了數百萬的民眾、超過上百萬的兵力進行修筑防線,最終緊急打造出來了這么一條寬三百多公里,縱深十多公里的防線。
并擋住了大恒帝國陸軍前期幾乎勢不可擋的攻勢。
作為前期南下作戰主力的第四軍團二十多萬人就是被這條防線給擋了下來。
雖然后續大恒帝國陸軍陸續有第六軍團、第八軍團、第十一軍團三個軍團陸續抵達參戰。
但是這些援軍的到來也需要時間,而奧里薩人也是趁著這個時間逐步抽調援兵,加固防線。
最終,雙方上百萬大軍對持在這里!
讓大恒帝國陸軍的高層將領看著都郁悶!
說好的一路橫掃呢……
就這么飛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一條奧里薩人的戰壕防線讓大恒人引以為傲的火力優勢沒能發揮出來太大的作用。
北方半島戰役前期,大恒陸軍是沒啥火力優勢,但是等第三階段登陸開始后,隨著數以千計的各種火炮,尤其是那些中大口徑的火炮被運輸過來后,大恒帝國陸軍就恢復了他們以往作戰的樣子。
一路炸炸炸……
為了更好的炸,他們甚至都動用了大量的汽油機拖拉機、汽車以拖拉大量的火炮。
這種作戰模式,在北方半島作戰期間非常的順利,奧里薩人根本就擋不住大恒人的海量炮彈,被迫連續撤退,崩潰,投降。
但是當大恒人殺到了第二道防線后,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火炮竟然還不夠用。
比如大恒陸軍裝備的大量七十五毫米速射野戰炮,這玩意性能相當優秀,射速快,射程遠,機動能力也不錯。
但是,這玩意對躲在戰壕里的奧里薩士兵們殺傷力不大。
哪怕是一百毫米口徑級別的炮彈,打過去威力也有限的很,只有那些一百二十毫米甚至一百五十毫米級別的炮彈,打過去效果才好一些。
這前期動用大量火炮發動的炮擊,看似打的很猛烈,但等炮擊結束,步兵們開始沖鋒的時候,對面就從戰壕里冒出來一群人,用大量重機槍收割大恒士兵的生命。
試探進行了一兩次后,大恒人很無奈的放棄了用傳統的炮擊覆蓋,步兵沖鋒強攻的模式。
于是乎,戰場就陷入了僵局。
當初可凱爾帝國陸軍們在西部沿海戰場上所遇到的麻煩,大恒人同樣也遇到了。
而且原因其實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