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世界大戰里,再一次讓世界看見了大恒人的恐怖戰爭實力。
這種實力不僅僅是指龐大的人口數量、工業規模。
更是指大恒人在戰爭中的龐大動員實力,甚至是說大恒人對戰爭的向往。
在這一場歷時已經三年多的世界大戰里,參戰的國家多了去,八大強國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被迫參與到了戰爭當中來。
而參與到戰爭當中的各國,其所能夠發揮出來的戰爭實力也是有強有弱,人口數量,工業規模這些都是硬實力,沒法去說什么。
但是在戰爭的動員上,基本上沒有那個國家比大恒帝國做的更好了。
大恒帝國在戰爭剛爆發,基本上就已經進入了全員動員的模式,部隊開始補充預備部隊,編練新部隊,各大工廠紛紛轉產各類國防產品。
嗯,實際上各國基本也都是這么干的,但是沒有一個比大恒帝國干的更好。
在大恒帝國對奧里薩帝國宣戰的頭一個月內,大恒帝國就已經完成了第一批動員部隊,也就是二線部隊的動員和補充,把陸軍兵力從戰前的大約一百二十萬人的規模迅速擴充到了兩百五十萬人。
戰爭爆發三個月后,第二批動員部隊也編組完成,總兵力擴充到了四百萬人,并在南方大陸戰場上投入了大約兩百五十萬人的兵力。
戰爭爆發一年后,大恒帝國的陸軍部隊基本維持在五百萬人的水準,在南方大陸投入的兵力大約在三百萬人左右。
而且即便是這樣,大恒帝國實際上依舊沒有采取強制性征兵,除了一開始的預備役外,后續的募兵名義上是采取義務兵制,但實際上都是招募的志愿兵。
因為大恒人當兵的熱情太大,哪怕是只靠志愿兵,大恒人都能把陸軍兵力規模維持在五百萬人以上。
僅僅依靠志愿兵就能夠維持龐大的動員部隊的規模,這一點在其他的大國是絕無僅有的!
哪怕是克魯爾王國,在戰爭爆發后沒有多久,就已經開始采取強制性征兵了。
同時大恒帝國的兵源素質也相當高,其中超過半數其實都是有個服役經驗的預備役士兵,純新兵只占據了小部分。
同時普遍都具有中學以上的學歷!
得益于大恒人特有的鄉村經濟模式,大恒人的基礎教育一直都非常好,哪怕是第六王朝末期,也就是藩鎮混戰時期,成年男子的識字率也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等大恒統一后,識字率開始大幅度回升,基本上能做到百分百的男子入學率以及大概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女子入學率。
現在在大恒人的年輕一代里,尤其是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里,你想要找個不識字的年輕男子,還真有點難度。
此外,這龐大的兵力征召起來后,可不是隨隨便便就拉上了戰場,而是全都是齊裝滿員的部隊。
也就是說,大恒帝國不僅僅有充足、高素質的兵員,更有把他們武裝起來的工業實力。
在戰爭爆發后,大恒帝國里的工業體系就全面轉入了戰時體系,再加上大恒帝國的國防工業規模因為自用以及對外貿易的龐大需求,規模本來就比較大,一進入戰時工業體系后,各類國防工業產品的產量瞬間就爆發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