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是這樣的。”小姨很是認真的說:“如果你問我,怎么解決這種狀況,那就是和大型企業達成收購協議,賣身了事。至于說什么心血不心血……你們是戀物癖患者嗎?買賣東西很正常,那不然商品經濟社會下,我們在干什么?”
陸長歌態度略帶保守,“我覺得我爸不會答應的。像他這種白手起家的人,是很難放棄做了很多年的企業的。”
季蕊似乎也像知道這一點一樣,無力的嘆息一聲,“那就沒辦法了。但我還是想聽聽,你為什么會想要賣掉?”
“也不是想吧,只是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結果。”
或許是因為家里是干這一行的。
陸長歌對于十幾年后連鎖超市的行業現狀就特別的想要去回憶,對于眼下其他商超的行為也自然多多留意。
比如說,他記得未來最大的連鎖超市便是華潤萬家。
然而這家背靠超級資本的企業卻并不是通過一家一家分店鋪出那么大的規模的。
實際上主要手段是收購。
有些信息超前,陸長歌也只能以自己推斷的名義說出去,“我有留意到華潤在這方面的動作,在華南,他們收購了萬方超市和萬佳超市,基本拿下了廣深兩地的本土品牌,在兩年前,他們又收購蘇果超市,很明顯就是布局華東。”
后面的事他沒說,比如華潤又收購月壇,成功在華北立足。
所以這種中型的企業被人家看上很正常。
“這是有人想買。”陸長歌繼續說,“另外,我也不認為線下零售會有什么好日子。那種隨著中國經濟大發展,線下零售也大發展的美好未來,即使有,也不是那么好看。”
季蕊奇怪,“為什么?”
“因為網上東西便宜。”
“這叫什么理由?”
陸長歌知道,這可能就是生活在國外很多年的富人對中國實際情況缺乏了解了。
“小姨,你大概沒過過普通人的生活。其實中國消費者不像外國消費者那么在意服務態度的,所以有很多無良企業還活著。我們只在乎價格,至少80%的因素是價格。”
“盡管網上購物還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只要它便宜,就一定能讓消費者接受。”
季蕊略帶沉吟,她在細細思考。
“你也沒過過那種生活,這是你的感受還是……”
“小姨,”陸長歌打斷了她的話,“雖然已經2006年了,但很多人是很貧窮的,即便像我們學校也有很多學生,每個月生活費不會超過800塊。”
“至于嗎?800塊啊。”
那意思這錢很少很少。
陸長歌也說的相當確信,“肯定至于。不是說一個月超過800就付不起了,而是不愿意花,全國人民都在省錢,能不花的地方絕對不花。”
后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有段時間社會上一直有消費升級這個詞,也許是有的。
但是推動公司壯大的,從來不是什么消費升級,而是消費降級,淘寶是這樣,拼多多也是這樣。
甚至后面的打車、外賣都是先降級。
季蕊想了又想,“那這么說的話……我們去投資網上零售,豈不是個好辦法嗎?”
陸長歌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