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面,一些十中老師以及校領導面色凝重,陷入自責反思中,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乃至全中國的教育,好像都進入了一個誤區。
程燃不得不佩服孫蕭這樣的“教育專家”煽動力極強,全是似是而非的道理,但每個角度都能攀附引申出自己的觀點,打擊對立面的“靶子”。
這雖然是孫蕭的言論,但從另一個程度上來說,這個世界很多事物,莫不是如此。
就好比孔融讓梨,可以是脈脈溫情的謙讓文明美德,卻也同樣可以被攻擊成“隱藏自己**”,言下之意就是讓梨之人暗藏其心可誅的叢林法則,而不真正是美德的體現。
最殺人的不是刀劍,而是言辭。最撩撥人的不是情話,而是猜疑。
仔細聽,仔細看,這個世界上,報紙間,媒體上,國家與國家冠冕堂皇的辭鋒中,政治斗爭的旗幟陣地上,那些看似絢麗的主張,主義,教條,言論之間,其實莫不是隱藏著無數的動機和目的。
不是說掌握著真理的人是少數,而是真理換了位置和旗幟就會變成歪理,這世上歪理邪說如此眾多,再加上人說人話,鬼說鬼話,被各種偏執狹隘的思想裹挾的人群更是不計其數。人們更偏向于傾聽對自己有利的事物,所以哪里喚得醒!?
這才是孫蕭這樣的人大行其道的原因。
所以這世界哪里需要巴別塔,諸神何須懼怕,真正的巴別塔,就是屁股決定思維的人心人性。
……
程燃記憶中,也正是因為孫蕭當年的這套言論,媒體是鋪天蓋地以“垮掉的一代”聲討八零九零后,甚至衍生出各種譏誚的說法,“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關鍵是被這種說的時候,很多人心里只有羞愧,只有抬不起頭的自責,只有那份自己不如外國小孩的愛國心。
臺上,孫蕭口若懸河。
“中日夏令營的較量中,中日兩國孩子人人負重20公斤,匆匆前進著。他們的年齡在11-16歲之間。根據指揮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計劃,則應步行100公里!”
“中國孩子叫苦不迭之時,紛紛偷懶,中國漂亮女孩生病,一見醫生就瑟瑟發抖,最后不得已,她被送回大本營,躺在席夢思床上,品嘗著內蒙古奶茶的清香。日本孩子也生病。但他放下包他不放,坐車更是不肯。說:‘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
“日本宮崎市議員鄉田實先生驅車趕來,看望兩國的孩子。他的孫子已經發高燒一天多,許多人以為他會將孩子接走。誰知,他鼓勵孫子后毫不猶豫地乘車離去。中國少工委干部發現道路被沖垮,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車,風馳電掣地沖出艱難地帶。”
“日本孩子點篝火煮飯各種花式,中國孩子以為會有人把飯送嘴里,結果沒有,只能哭怨叫屈!”
“日本人愿意花錢送孩子到國外歷險受罪。中國孩子生存意識太差!”
“野炊的時候,凡是又白又胖抄著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國孩子!”
“日本人已經公開說,你們這代孩子不是我們的對手!”